A05. Grieg Lyric Pieces - Melody Op.47 No.3

00:00
04:01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伯姆《舒伯特·第九交响曲“伟大”》
18
伯姆是和卡拉扬齐名的德奥派指挥大师。伯姆的演奏更为接近舒伯特的精神气质,和莫扎特相同,舒伯特也是一位早逝的音乐天才,他的音乐创作自发性很强,在感情的深度、强度上与贝多芬有相像之处,但他缺乏贝多芬的英雄气质和思想上的深刻,创作技术上也不像贝多芬那样具有一无反顾的调性感觉,与贝多芬比较、他的诗人气质更为浓厚,维也纳的“烙印”更加清晰。而伯姆与卡拉扬的指挥理念与风格几乎相反,相对于卡拉扬的强大、浑厚与宏观,伯姆身上则流露出更为迷人的维也纳的细腻、明净与典雅,他棒下的舒伯特在精神气质、层次、微观的刻画上胜过卡拉扬。 《C大调第九交响曲》D944,又名“伟大”,一八二八年三月,舒伯特完成了这部历时三年多时间创作的作品,按照他原先的计划,他将把这部作品寄给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但协会在排练这部作品的时候发现此曲难度过高,无法演奏!不得已,舒伯特只好将其收回,谁想这一收回,这首《C大调“伟大”交响曲》从此以后便不见踪影。直到舒伯特逝世十余年之后,一八三九年,著名作曲家舒曼在拜访舒伯特的兄长费迪南时,从其珍藏的大量手稿中发现了这一伟大作品。在惊喜之余,他迅速将其送给远在德国莱比锡的门德尔松,门德尔松亲自指挥格万特豪斯(即布商大厦)交响乐团演奏了该曲的节录,而“乐团的每个成员都为此卓尔不凡的音乐作品感动不已!”演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乔伊斯《钢琴独奏录音全集》
12
这套专辑是澳大利亚钢琴家乔伊斯1933年至1945年期间录制的独奏全集。专辑收录了三十几位作曲家的钢琴独奏作品和改编作品,涵盖巴洛克、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现代派等风格,超过六个小时的录音。 乔伊斯是英国著名钢琴教育家托拜厄斯·马太(Tobias Matthay,1858-1945)的学生,她在1930-1933年跟随马太学习。马太1900年创办了自己的钢琴学校,实践和推广他的钢琴演奏技术理论和教学法。他在《触键的动作》一书中全面探讨了钢琴演奏与生理的关系,强调肌肉放松、前臂转动等理论。虽然引起各方面的争论,但他终究培养了不少著名钢琴家。他的教学法不仅在英国闻名,并传到欧洲和北美洲。
阿格丽奇与她的朋友们《双钢琴作品辑》
12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阿格丽奇与她的多位音乐家朋友一起,演奏著名的双钢琴作品。阿格丽奇1977年5月与科瓦谢维奇合作,演奏巴托克《双钢琴与敲击乐奏鸣曲》、莫扎特《行板与五个变奏》、德彪西《黑与白》,三首作品的风格截然不同,两位钢琴家应付自如、配合默契,演奏效果非常和谐,可谓刚柔相济、阴阳调和。 阿格丽奇1982年8月在瑞士与弗莱雷合作,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二组曲》、拉威尔《大圆舞曲》、鲁托斯拉夫基《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弹得很火热,但过份勇猛,有点失控。不过从音响角度来说,这个1982年的录音非常靓声,是靓爆灯的杰作,两台大三角钢琴弹到气势如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法佐·赛依《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3)
法佐·赛依《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3)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法佐·赛依,演奏莫扎特的三部钢琴奏鸣曲。 《F大调第十二钢琴奏鸣曲》K332,作于1781-1783年。第一乐章,快板,F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由主和弦分散和弦开始,经过句为d小调转至c小调的表情性乐段,在属调的第二主题后,以尾声作收束。发展部由转调音型开始,也使用第二主题后半部的音型。再现部除连接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的经过句被加强外,均按原型。第二乐章,慢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省略了发展部。第一主题从后半段的降b小调转为f小调,没有经过句,直接由F大调的第二主题承接,经过发展部直接进入再现部。第三乐章,很快的快板,F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是类似一段下降的华丽的快速音群,经经过句而进入第二主题部并以C大调对比性的音型作呈示部的收束。发展部以第一主题开始,再现部省略了第一主题部的最后一小段,夹着g小调的一段音群,第二主题以f小调再现,连接于F大调的音型,尾奏以渐慢的速度收束。 《F大调第二钢琴奏鸣曲》K280,作于1775年。此曲在技巧的精湛和情感的优雅上相得益彰,每个乐章都采用不同类型的三拍子,并且展示了富于变化的独特节奏。莫扎特自小就以专业的钢琴演奏神童闻名于世,长期的实践早已经使他在钢琴作曲方面驾轻就熟。 《F大调第十五钢琴奏鸣曲》K533,作于1786年。此曲是莫扎特将《快板与行板》(K533)和《行板回旋曲》(K494)合并而成。第一乐章,快板,F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由右手始,经过部使用第一主题的音型,第二主题在三连音符之后,由左手上行音开始,以三连音符构成小结尾。发展部由c小调始,两个主题一起出现,再现部呈示第一主题后,经经过部转调,以主调再现第二主题。第二乐章,行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互为映衬,第二主题用F大调,特征在右手下行分散和弦。发展部第二主题加上三连音符动态而导入再现部,再现部尾奏由第三主题动态始,以分散和弦收束。第三乐章,回旋曲-小快板,F大调,回旋曲式。这个乐章就是K494,在主要主题后,以属调表现副主题。第一插句为D小调,降B大调的旋律承接后,回到主要主题小音阶部分,以f小调出现第二插句,再回F大调,主题、副主题再现后,以主要主题音型构成的尾奏结束。
--
9
格鲁米欧《1953-1962年历史录音》
格鲁米欧《1953-1962年历史录音》
这套合辑收录了小提琴家格鲁米欧与维也纳交响乐团、拉莫鲁交响乐团合作,1953-1962年间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莫扎特、门德尔松、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德彪西、拉威尔、福雷的《小提琴奏鸣曲》;拉罗《西班牙交响曲》、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肖松《音诗》、拉威尔《茨冈》、圣桑《哈瓦涅斯》等著名小提琴作品。 阿瑟·格鲁米欧(Arthur Grumiaux,1921-1986)比利时小提琴家,法比小提琴派的代表,又有着浓烈的浪漫派风格,演奏音色纯净、典雅,表现出柔美中的静谧,有一种清香高洁之美。格鲁米欧喜欢把小提琴的弓毛绷得相对松弛,依靠压力较轻的运弓来取得绵延无尽的运弓效果和纯净的音质,这种手法在两根高音弦上的效果尤佳。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唱片公司就开始为格鲁米欧录制唱片,而且音响效果非常好。格鲁米欧录下了大量精彩的唱片,为我们欣赏格鲁米欧的艺术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莫扎特的五部协奏曲演奏得异常精美,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其中《第五协奏曲》第一乐章激昂的主题,格鲁米欧拉得雄浑有力、音色炽烈。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热情洋溢的主题,格鲁米欧采用了顿挫有致的运弓处理,把热情抑制下来,表现了他独特的趣向。德彪西的《小提琴奏鸣曲》中,格鲁米欧舍弃了一般采用的梦幻一般的进入,他把重点放在了揭示这梦幻的面纱下隐藏着的古典主义的真容。 格鲁米欧在甜美、干净、精雅的演奏中偶尔加入一个趣味高雅的下滑音,这些成了他早期风格的标志。格鲁米欧虽然技艺过人,却从不以哗众取宠为能事,总是把自己隐藏在作品的身后,让音乐自己去叩动听众的心灵。
20
50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