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宾梅耶管乐合奏团《和谐音乐(7)》
20

萨宾梅耶管乐合奏团《和谐音乐(7)》

这张专辑是萨宾梅耶管乐合奏团1996年录制的,演奏贝多芬的三部室内乐作品。
节目(11)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桑德林《柏林交响乐团演奏录音》
60
桑德林一般被认为是前东德地区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也是西方指挥大师中罕见的能容德国与俄罗斯音乐风格于一身的指挥大师。他的犹太身份既带给了他极其敏感和细腻的指挥天赋,也给他带来了背井离乡的苦楚。他常年深耕于东德地区,为乐迷留下了大量独具特色的唱片作品,却也未获得与之相符的名气与声望。直到20世纪80年代大师游历英美指挥,全世界的乐迷才开始认识这一位和蔼低调的德国老人。 桑德林的指挥,融合了德国风格的严谨与俄罗斯风格的浪漫,他指挥德累斯领乐团演绎的德奥从古典到浪漫的作品,有一种既厚重又充满激情的韵味。桑德林指挥前东柏林交响乐团的肖斯塔科维奇交响乐作品,风格典雅清新又不失凌厉气势,被视为战后肖氏作品的标杆。
贝多芬《第3、12、17钢琴奏鸣曲》
42
这张专辑是格鲁吉亚“钢琴公主”爱丽索·博尔科瓦茨演奏贝多芬的三部钢琴奏鸣曲。 爱丽索先后两次录制过贝多芬的《暴风雨奏鸣曲》 ,早期的版本比较轻柔,晚期的则比较激烈。对此,她表示,这和直己当时的经历、心境有关,“你四十岁时弹的同一首曲子和二十岁时肯定不会一祥”。我问她是否对这位作曲家有所偏爱,她立刻赞同道:“贝多芬是我的神~”一聊到贝多芬,她的眼中就闪烁出了光芒。“我们在维也纳拜访了贝多芬的小屋,他耳朵聋了,甚至没法听到教堂每天早晨什么时候敲钟,却创作出了像《第九交响曲》这样伟大的作品。”
帕尔曼、马友友《勃拉姆斯、门德尔松作品》
61
这张专辑是帕尔曼、马友友与巴伦博伊姆指挥的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双重协奏曲》、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帕尔曼、马友友都是当今在各自领域最当红的演奏家,巴伦博伊姆是享誉世界的指挥家。他们一起现场合作演出,不单只是名气大,而且他们互相擦出音乐的火花,是少见的激情洋溢的演奏。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古尔达《1966-79年斯图加特音乐会》
古尔达《1966-79年斯图加特音乐会》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古尔达1966-1979年在斯图加特的独奏音乐会录音。这些录音的时间横跨14年,包括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几部钢琴奏鸣曲、亨德尔的组曲、巴赫的前奏曲与赋格、德彪西的前奏曲等等,最后还有爵士钢琴三重奏的即兴演奏,内容非常丰富、演奏极为精彩,古尔达在舞台上做到了人琴合一的境界。 古尔达早年以诠释贝多芬钢琴音乐闻名于世,被称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贝多芬诠释者之一”。在这套合辑中,他演奏的贝多芬“悲怆”、“暴风雨”、“锤子键琴”等几部奏鸣曲,有超乎古典精神的新生命力,行云流水、洒脱自然。古尔达对钢琴音色和音乐空间感的营造有着相当精准的把握,对莫扎特、巴赫、舒伯特、德彪西等名家作品同样深有见解。 古尔达尝试将古典乐与爵士乐融合在一起,1968年在奥地利成立“即兴创作音乐学校”。他对音乐教育的观点是:“孩子们必须先会在钢琴(或其他乐器)上面敲敲打打,弹出自己喜欢的声音,让他们发生兴趣,情不自禁爱上它,然后再学认谱”。但有时候,这种特立独行并不能被传统所接待,维也纳乐评家将他贴上“古典乐的叛离者”标签,归纳为爵士乐派,对此,古尔达非常不能苟同,在他看来,音乐就是音乐,没有什么古典、现代的界限分别。
25
76
廖媛媛《最爱·长笛奏鸣曲集》
廖媛媛《最爱·长笛奏鸣曲集》
这张专辑是留法青年长笛演奏家廖媛媛与意大利天才钢琴演奏家保罗·维格瑞合作,演奏四部长笛奏鸣曲。廖媛媛的笛声灵动飘逸,时而婉转时而悠扬;保罗·维格瑞的琴音则与笛声默契配合,和鸣之声、天衣无缝。相信这张廖媛媛最爱的长笛奏鸣曲集,必然给喜爱长笛的人带来至上美的享受。 长笛是一种最接近人声歌唱的乐器,其音色柔美清澈,音质动感好听,音域宽广。长笛的中、高音区明朗,如清晨第一缕阳光,低音区则婉约,如冰澈的月光。长笛的演奏技巧华丽多样,它通常被用来演奏花腔,是现代管弦乐和室内乐中主要的高音旋律乐器。 专辑收录的四部长笛奏鸣曲包括Eldin Burton(埃尔丁·伯顿)的《Sonatine for flute andpiano op.14》 (为长笛与钢琴而作的小奏鸣曲op.14 )、Carl Reinecke(卡尔·莱内科)的《Sonata “Undine”op.167 for flute and piano》(为长笛与钢琴而作的“女水神”奏鸣曲op.167)、Henri Dutilleux(亨利利·杜蒂耶)的《Sonatine for fluteand piano》(为长笛和钢琴而作的小奏鸣曲)以及Robert Muczynski(罗伯特·穆钦斯基)的《Sonata for flute and piano op.14》(为长笛与钢琴而作的奏鸣曲op.14)。这四部近现代长笛乐曲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通过廖媛媛和保罗·维格瑞联手演绎,必将给你带去一场视听上的盛宴。
63
14
德彪西《大海、夜曲、牧神午后前奏曲》
德彪西《大海、夜曲、牧神午后前奏曲》
这张专辑是德·伯格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及合唱团,演奏德彪西《大海》、《夜曲》、《牧神午后前奏曲》。 交响音画《大海》,作于1905年3月。此曲是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由三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但每个乐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集中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它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区,极为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乐曲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想。新颖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发展,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 《夜曲》作于1897-1899年。这部作品据说是受怀斯勒《黑色与金色的夜曲与焰火》及斯因邦的诗《夜曲》的影响,德彪西自己这样说明:“夜曲的标题,在这里应作较一般性,尤其是较富装饰意味的解释。它不采用夜曲惯有的形态,而以特殊的印象与光影为焦点,烘托出所包括的所有意象。” 《牧神午后前奏曲》作于1892-1894年,取材于马拉美的同名诗作《牧神午后》,此曲为印象主义音乐的经典作品,被公认为音乐界的第一部印象派作品。不同乐器各自的音色和性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此曲的成功,是德彪西将印象主义艺术特征与象征主义特征运用到音乐艺术中的一个典范。
3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