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第一章-解释‘明明德’

00:00
04:11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徐徐道来Felix

徐徐道来Felix

不忘初心!
关注
《大学》——国学经典释读
88
国学经典——大学 三纲(三个基本原则):明 明德、新 民、止 至善; 八目(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中: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方法 修身——根本 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的目的。
尚书——国学经典释读
52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但是清华简证明传世的《尚书》部分(伪《古文尚书》部分)为伪书。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内容主要是君王发布的政令。共53篇。 今文尚书,28篇: 虞书,2篇:《尧典》、《皋陶谟》; 夏书,2篇:《禹贡》、《甘誓》; 商书,5篇:《汤誓》、《盘庚上中下》、《高宗肜rong日》、《西伯戡黎》、《微子》; 周书,19篇:《牧誓》、《洪范》、《金縢》、《大诰》、《康诰》等。 古文尚书,25篇: 虞书,1篇:《大禹谟》; 夏书,2篇:《五子之歌》、《胤征》; 商书,10篇:《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上中下三篇》、《咸有一德》、《说命上中下三篇》; 周书,12篇:《泰誓上中下三篇》、《武成》、《旅獒》、《微子之命》、《蔡仲之命》等。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群书治要•孔子家语》
《群书治要•孔子家语》
《孔子家语》的书名,根据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孔子去世之后,“孔子家”成为学生们演习、讲礼、缅怀恩师的场所。后来在孔子的孙子子思的主持之下,他们共同编纂了《孔子家语》。 “语”,根据《说文解字》注释:“语,论也。”《广雅》说:“语,言也。”所以,《孔子家语》就是“孔子家”的论说集或言论集。正如孔安国在序文中所言:“既而诸弟子各自记其所问焉,与《论语》、《孝经》并时。弟子取其正实而切事者,别出为《论语》,其余则都集录之,名之曰《孔子家语》。”可见《孔子家语》也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今传本《孔子家语》是由孔安国整理撰集的,后来经过王肃做注,经历了一个很长的编纂、增补的过程。在《王肃注本》问世之后,出现了很多对《孔子家语》的怀疑,乃至于认定这本书是“伪书”的观点。但是在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西汉墓出土的竹简《儒家者言》,内容与今本《孔子家语》相近。1977年,在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墓,也出土了篇题与《儒家者言》相应的简牍,内容同样与《孔子家语》有关。上海博物馆馆藏的战国楚竹书问世,这就使战国时期的《家语》呈现在世人的面前。现(残)存73行的英藏敦煌写本《孔子家语》中,它的内容也证明了今传本《家语》的真实存在,编号是S1891。这些新发现说明,今本《孔子家语》早在西汉即已有原型存在和流传,并非伪书,是孔氏家学的产物,对于学习孔子和孔门弟子的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群书治要》之中,《孔子家语》被列于经部,并且附于《论语》之后。《群书治要》中的《孔子家语》,是从王肃注的《孔子家语》中辑录了22篇,约8500字,集中阐释了孔子的治国理政思想。比如如何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如何慎用人才,如何观人、用人,以及圣主、明君所应该具备的品德,以及治理的理想境界等等。
286
107
评论(1条)
下里巴人岛
2019-7-15
照本读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