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编钟独奏:夜泊

00:00
05:13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五月吴越

五月吴越

想走遍大江南北 想去往异国他乡 用记录描绘心情 用传播感知你我 爱历史喜文物的传播者
关注
《走进博物馆》
46
四川博物院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联合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共同策划此次《美美与共——四川博物院藏唐卡组画展》,这是国内首次集中展示四川涉藏地区成套唐卡组画的专题展,共计展出四川博物院馆藏成组、成套唐卡组画52幅,以及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格萨尔文化的诸多民族民间器物,力图传达“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使观众在欣赏唐卡绘画精深绮丽的艺术价值的同时,可以了解其所蕴藏的精湛深邃的历史信息、学术价值和人文关怀,感悟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汉藏文化之间绵延不断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走进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浴火重生音乐会
14
庚子鼠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荆楚,在党中央精准施策、举国上下团结一心下,终于取得了抗疫斗争的决定性重大成果,扭转了严重的疫情局势。2021年4月8日,湖北省博物馆将用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代表——曾侯乙编钟(复制件)奏响时代新声,为涅槃重生的中国、满血复活的武汉、为还在饱受新冠疫情肆虐的全世界人民祈福! 本场音乐会以《2021·浴火重生·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编钟音乐会》为主题,所用曲目都是全新编排、精心打造的,力求让传统音乐文化与当今伟大的抗疫精神相互融合,让大家从中感受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走进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华章重现》
--
2020年9月,湖北省博物馆举办了“华章重现——曾世家文物特展”(第一期)。展览经过提升,于2021年2月3日重新对公众开放。此次提升较大幅度增加了展出文物数量,呈现了130余件(套)曾国青铜器精品,全面反映了从距今3000多年的西周早期到距今2400年的战国中期的曾国历史文化面貌,带领观众感受曾国深厚的礼乐文明积淀。 此次展览以湖北近年重大考古发现为线索,由“始封江汉”“汉东大国”“左右楚王”“华章重现”等四部分组成,以曾国考古发现为依托,以传世曾国青铜器以及曾侯乙墓的发现为起点,跨越了曾国立国七百余年的历史。 让我们跟随湖北省博物馆志愿者萝莉一起走进这次展览!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哈丝姬尔(2)》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哈丝姬尔(2)》
这张专辑收录了克拉拉·哈丝姬尔的演奏录音,包括莫扎特、贝多芬、舒曼、舒伯特的钢琴独奏作品。 第一首莫扎特《C大调钢琴变奏曲》以简单、纯真的曲风展开,紧接是一个带有舞曲性质的2/4拍节奏以及全音和声,这段简朴的八小节乐段正是这首变奏曲的主题。一般人或许认定这只是一首童谣,因为在英国系国家,《小星星》就是根据这首德国童谣《妈妈听我说》填词而成(但是作曲者的姓名已经无从考证)。莫扎特以这段简单的旋律为基础,创作出这首纲琴十二段主题变奏做为教材(时间约在1781年到1782年间,地点是维也纳)。这里收录的是哈丝姬尔在1960年5月的录音,她的演奏无疑弹出这首作品的价值,低音声部清澈透明的声音似乎也成为简单主题的一部分。在接下来的变奏里,主题仍然一再出现,但是是以各种不同色彩的声音来表现。哈丝姬尔努力地让键盘唱歌以弥补钢琴天性的不足,重视手指圆滑弹奏的程度更甚于依赖踏板。 《九段主题与变奏》是莫扎特1789年4月29日在波茨坦完成的作品,主题选自迪波尔为大提琴所写的六首大提琴奏鸣曲中D大调小步舞曲。它对演奏者的要求比起《小星星变奏曲》更严苛。虽然每一段变奏都有不同的个性,哈丝姬尔却贴切地表达出这首乐曲的精髓,主题一直呈现优雅的美感。负责低音声部的左手(例如:第二段变奏的十六分音符、第三段变奏的琶音与第四段变奏的断奏)为主题的发展奠定基础,主题在小调的变奏乐段呈现出忧郁的色彩,抒情的慢板则有朴实率直的平静。最后一段变奏是以欢乐的2/4拍写成,哈丝姬尔的诠释恰如其份,忠实的呈现出乐曲的欢乐气氛,从中完全嗅不到她日常生活的悲哀。 接下来是两部钢琴奏鸣曲。《第二钢琴奏鸣曲》K.280是莫扎特十九岁的作品,《第十钢琴奏鸣曲》K.330约在1783年创作于萨尔兹堡。两部奏鸣曲中间的慢板乐章结构都比前后两个乐章紧密与精细。《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甚快板”是根据低音主题进行转位发展,以3/8拍写成的终乐章滑稽且快速;在《第十钢琴奏鸣曲》稍快板乐章里,哈丝姬尔恰当而果断的弹奏出音乐里的活力。两部奏鸣曲的中乐章就像歌剧里的咏叹调场景。《第二钢琴奏鸣曲》慢板乐章是以f小调写成,风格正好与《第十钢琴奏鸣曲》的行板乐章形成对比,但是哈丝姬尔都浪漫地“唱”出这两个乐章,并且强调这两个乐章沉思的风格。这两部奏鸣曲都以三段体或两段体写成,哈丝姬尔的演奏不失其透明度,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莫扎特诠释版本。
110
33
普罗科菲耶夫、巴托克《钢琴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巴托克《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阿格丽奇与迪图瓦指挥的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第一、第三钢琴协奏曲》、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 阿格丽奇这位当世最特立独行的杰出钢琴家,不常灌录唱片,许多录音都是她的现场演出。这是少数特地进录音室灌录的专辑之一。录音中她弹奏自崛起乐坛以来就引人称道的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并加录了《第一钢琴协奏曲》。阿格丽奇性格中叛逆和独特的部份,有许多地方和普罗科菲耶夫这些协奏曲相当接近,而她也从马加洛夫和罗斯特洛波维奇那里听到许多关于普罗科菲耶夫的轶事,加深了她在诠释这些乐曲时独特的风格。阿格丽奇在还是学生时,就是听着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起床的,她的室友总在她睡觉时就练习这首协奏曲,让她在潜意识里吸收这首协奏曲的各种风貌。日后更因为与马加洛夫这类俄国钢琴家相熟,学得了俄国人的诠释手法。 阿格丽奇对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熟稔程度,己到了随时要她从睡梦中起来弹奏,她都可以如履平地般的轻易,这首协奏曲已经深入她的潜意识和脑海中,如今她在事隔30年后再度灌录此曲,意义自是非比寻常,显示她已有自信走出她年轻狂傲的阴影,树立成熟钢琴名家的风范。她与前夫迪图瓦合作,另外灌录了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这是巴托克晚年后采取中庸、抒情路线后的作品,音乐题献给他的爱妻,经常流露出温暖的一面。阿格丽奇在探索了拉赫曼尼诺夫第三协奏曲后,再探索这首近代最伟大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也自有她不凡的诠释典范。
209
9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