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凯兰杰利《钢琴演奏录音辑》

米凯兰杰利《钢琴演奏录音辑》

这套合辑是钢琴家米凯兰杰利1939-1975年的演奏录音,从中可以领略到这位杰出音乐家的高超演奏技巧和强烈艺术魅力。 阿尔图罗·贝内代托·米凯兰杰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1920年1月5日-1995年6月12日)意大利钢琴家。米凯兰杰利的演奏技术无懈可击,善于恰到好处地把握音色和多声部层次的控制,有条理地处理整体与细节的关系,追求音色清澄、干净的演奏灵魂。他的演奏既保持了古典乐派的内在与平衡,又注入了浪漫乐派的热情与感染力,极具强烈的艺术魅力。 米凯兰杰利一生虽然留下了近40年的录音,但因为选择曲目挑剔,对演奏的要求又近乎苛刻地高,所以演奏曲目并不广泛,录音数量相对其他同时代的演奏家来也少的可怜。正因为这样,虽然他的唱片很少,但只要有的都是极品。米凯兰杰利也正是因为对自己的演奏质量要求甚高,决不轻易举办独奏会。他演绎的贝多芬作品,摆脱了任何一种巴洛克风味的弹奏方式,将自己的音乐个性隐藏在乐曲自身的内涵下,完美地表达出作品的深情和精髓。他演绎的德彪西作品,以全然柔软圆滑的线条歌唱,丝毫不带钢铁的森冷,已达”无槌之音”的佳境,因而获得“音乐哲学家”的美誉。此外,他还是一位卓有贡献的钢琴教育家,指导和培养出了一批钢琴家,其中不少已名扬世界,如意大利钢琴家波利尼、阿根廷钢琴家阿格丽奇以及捷克钢琴家伊万·莫拉维茨。 同时,和神奇的演奏一样著名的,就是米凯兰杰利那古怪的脾气和性格。他对钢琴的音色出奇地挑剔,挑剔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程度。他经常不顾观众的感受临时取消音乐会,任意改变甚至中断演出的日程安排,中途停止录音等。因此在音乐评论界和广大乐迷中留下了“古怪孤僻,反常乖戾”的名声,甚至他的高徒波利尼、阿格丽奇都与他格格不入。“对我们这些被消费时尚宠坏了的听众来说,米凯兰杰利的存在显得像是一个冒犯。”实际上,米凯兰杰利一切的反常举止都来源于他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和对艺术极端负责的态度:每一次演出结束,即使观众为之迷醉倾倒,好评如潮,他仍要自己和自己较劲一般地挑出自己演奏中一大堆的毛病。尽管这些毛病在别人看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他却固执己见,闭门思过、苦思冥想。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他才出现了前面所说的种种“反常”的举动。
节目(161)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富特文格勒《1944-1953现场录音》
--
这套合辑收录了指挥家富特文格勒1944-1953年间的现场演奏录音,是他在二战后与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结晶,曲目中不但有德奥系作曲家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布鲁克纳、理查·施特劳斯、瓦格纳、欣德米特,还有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法国作曲家弗朗克、拉威尔。风格涵盖了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
贝多芬《序曲全集、德国舞曲、乡村舞曲》
--
这张专辑收录了马舒尔指挥莱比锡万特豪斯(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演奏贝多芬的全部《序曲》;内维尔·马里纳爵士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演奏12首《德国舞曲》、12首《行列舞曲》。马舒尔保持了德奥指挥学派那种高超的控制力和深遂的内涵,指挥莱比锡格万特豪斯(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演奏的贝多芬序曲,庄正典雅、严谨深刻、中规中矩、深得贝多芬音乐的精髓。 马舒尔的演绎风格属“莱比锡学派”一脉,强调作品的古典风格,讲究结构上的均衡,不凸显戏剧性;听起来没有压力,想寻求刺激者会失望,但其气局之大、气场之强、气格之高,其整个演绎团队素质(技能与修养)之全面足以让你震憾,尤其是指挥与乐团之一体性极为罕见,你几乎感觉不到指挥的存在,似乐团在自动演奏,音乐没有丝毫机械感而象自心中流出。
李赫特《俄罗斯历史录音档案》(协奏曲辑)
--
这套专辑收录了俄罗斯钢琴巨匠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1952-1983年间在俄罗斯留下的珍贵历史录音。专辑收录李赫特演奏的钢琴协奏曲, 除了标准的音乐会曲目之外,还有一些新鲜的曲目,如弗朗克、布里顿、伯格和亨德米斯的作品。 著名指挥家如Evgeny Svetlanov、Kyril Kondrashin和最近去世的Rudolf Barshai(他最喜欢的指挥家)。 李赫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也是那个时代最独立、最神秘、最难以捉摸的艺术家之一。。他是个严厉的自我批评者,很少对自己的录音结果感到满意。他的批评常常包括指挥、制作人和音响工程师。 这些唱片通过他心爱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尽管他只录制了他的第一、三协奏曲以及三重奏协奏曲)和勃拉姆斯,捕捉了他从巴赫到布里顿的各种协奏曲。许多录音都是在商业发行之前录制的。这里的德沃夏克来自1966年,由Kondrashin指挥。著名的百代唱片公司与克雷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李赫特声称,他和克雷伯都不是在最佳状态。以作曲家指挥的布里顿协奏曲为例,这里的录音比著名的迪卡LP早3年。李赫特对此很不高兴,因为布里顿显然病了,而且是“他自己的影子”。勃拉姆斯2号和舒曼都来自指挥家的私人录音,乔治·乔治斯库在两首协奏曲中都担任指挥。李赫特自我批评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在他对他后来的RCA芝加哥交响乐团/林斯多夫唱片的评论中找到。它赢得了格莱美奖。这组作品还包括李赫特喜爱的一些不太知名的作品——弗朗克的《精灵》和德沃夏克钢琴协奏曲。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李赫特共演奏了25多次德沃夏克钢琴协奏曲。他比任何一位钢琴家都更努力地把这首曲子恢复到演奏曲目中去。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米凯兰杰利《钢琴演奏录音集》
米凯兰杰利《钢琴演奏录音集》
这套6CD合辑收录了钢琴家米凯兰杰利1941-1975年间的演奏录音。包括巴赫、斯卡拉蒂、贝多芬、肖邦、勃拉姆斯、格里格、德彪西、莫扎特、拉威尔、拉赫玛尼诺夫、海顿、舒曼的作品。 阿尔图罗·贝内代托·米凯兰杰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1920-1995)意大利钢琴大师。米凯兰杰利的演奏技术无懈可击,善于恰到好处地把握音色和多声部层次的控制,有条理地处理整体与细节的关系,追求音色清澄、干净的演奏灵魂。他的演奏既保持了古典乐派的内在与平衡,又注入了浪漫乐派的热情与感染力,极具强烈的艺术魅力。 米凯兰杰利一生虽然留下了近40年的录音,但因为选择曲目挑剔,对演奏的要求又近乎苛刻地高,所以演奏曲目并不广泛,录音数量相对其他同时代的演奏家来也少的可怜。正因为这样,虽然他的唱片很少,但只要有的都是极品。米凯兰杰利也正是因为对自己的演奏质量要求甚高,决不轻易举办独奏会。他演绎的贝多芬作品,摆脱了任何一种巴洛克风味的弹奏方式,将自己的音乐个性隐藏在乐曲自身的内涵下,完美地表达出作品的深情和精髓。他演绎的德彪西作品,以全然柔软圆滑的线条歌唱,丝毫不带钢铁的森冷,已达”无槌之音”的佳境,因而获得“音乐哲学家”的美誉。此外,他还是一位卓有贡献的钢琴教育家,指导和培养出了一批钢琴家,其中不少已名扬世界,如意大利钢琴家波利尼,阿根廷钢琴家阿格里奇以及捷克钢琴家伊万·莫拉维茨。 同时,和神奇的演奏一样著名的,就是米凯兰杰利那古怪的脾气和性格。他对钢琴的音色出奇地挑剔,挑剔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程度。他经常不顾观众的感受临时取消音乐会,任意改变甚至中断演出的日程安排,中途停止录音等。因此在音乐评论界和广大乐迷中留下了“古怪孤僻,反常乖戾”的名声,甚至他的高徒波利尼、阿格丽奇都与他格格不入。“对我们这些被消费时尚宠坏了的听众来说,米凯兰杰利的存在显得像是一个冒犯。”实际上,米凯兰杰利一切的反常举止都来源于他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和对艺术极端负责的态度:每一次演出结束,即使观众为之迷醉倾倒,好评如潮,他仍要自己和自己较劲一般地挑出自己演奏中一大堆的毛病。尽管这些毛病在别人看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他却固执己见,闭门思过,苦思冥想。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他才出现了前面所说的种种“反常”的举动。
16
71
米凯兰杰利《钢琴演奏录音辑》
米凯兰杰利《钢琴演奏录音辑》
这套合辑是米凯兰杰利的钢琴演奏录音全集,非常珍贵的音频资料,对我们爱乐者了解这位伟大的钢琴家有很大帮助。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鹰钩鼻的老头时,立即被他的琴声所吸引,那样的干净,音色优美,宛如天籁般的声音让我整整一个上午就沉浸在他的琴声里。说起意大利钢琴家米凯兰杰利,可能还有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说起现代著名钢琴大师波利尼来,大家还是很耳熟的,而他正是米凯兰杰利的得意弟子,这与老头的个性古怪有关,钢琴界叫他惟艺独尊的钢琴怪杰,因为他十分苛求音色,经常闭门思过、冥思苦想。这种严于律己的自我反与检讨,让他的大大缩短了公开演奏和录音的活动及曲目选择的范围,而且还经常临时取消音乐会演出,中断演出安排,停止录音等等。不过,还是有些资料留了下来,让我们有幸能够聆听这位杰出的钢琴的琴声。 米凯兰杰利10岁进米兰音乐学院师从安福西学钢琴,1933年毕业,1939年参加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获一等奖后,波洛尼亚的马蒂尼音乐学院聘他当钢琴教授。二次大战中参军任意大利飞行员,曾成为德军的俘虏,后又戏剧性地逃脱。二次大战结束后,米凯兰杰利开始巡回演出,在各地引起轰动,1952年因患病不得不中断巡回演出,在意大利几个城市举办钢琴高级班。1964-1969年创办一所钢琴天才学校,专收世界各国最有才能的学生。1968年,他移居瑞士。米凯兰杰利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对音色十分在意,没有人能奏出比他更完美的圆滑音阶、更响亮、有力的和弦或以更精致的触键与音调呈现更平衡的结构。他追求的是“管风琴和小提琴相结合”的那种音色,他又是公认的“音乐哲学家”,每一首曲子的演绎都有独到的曲速安排与分句设计。正因为米凯兰杰利对演奏的效果的苛求,留下的唱片并不多,他的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是一生所有精髓的极至;他的德彪西展现出了顶尖绝妙的音色与层次。应该说,他录制的每一首作品,都呈现着别人难以企及的精致。
--
71
米凯兰杰利《演奏录音精选辑(2)》
米凯兰杰利《演奏录音精选辑(2)》
这套10CD合辑是意大利钢琴家米凯兰杰利的演奏录音精选辑(第二辑),收录了他演奏的贝多芬、肖邦、格里格、加卢皮、莫扎特、舒曼、雷斯庇基、斯卡拉蒂、德彪西、勃拉姆斯、李斯特、巴赫、舒伯特、拉威尔的钢琴作品。录音涵盖的时间很长,从1949年至1988年近40年。 米凯兰杰利一生虽然留下了近40年的录音,但因为选择曲目挑剔,对演奏的要求又近乎苛刻地高,所以演奏曲目并不广泛,录音数量相对其他同时代的演奏家来也少的可怜。正因为这样,虽然他的唱片很少,但只要有的都是极品。米凯兰杰利也正是因为对自己的演奏质量要求甚高,决不轻易举办独奏会。他演绎的贝多芬作品,摆脱了任何一种巴洛克风味的弹奏方式,将自己的音乐个性隐藏在乐曲自身的内涵下,完美地表达出作品的深情和精髓。他演绎的德彪西作品,以全然柔软圆滑的线条歌唱,丝毫不带钢铁的森冷,已达”无槌之音”的佳境,因而获得“音乐哲学家”的美誉。此外,他还是一位卓有贡献的钢琴教育家,指导和培养出了一批钢琴家,其中不少已名扬世界,如意大利钢琴家波利尼、阿根廷钢琴家阿格丽奇以及捷克钢琴家伊万·莫拉维茨。 同时,和神奇的演奏一样著名的,就是米凯兰杰利那古怪的脾气和性格。他对钢琴的音色出奇地挑剔,挑剔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程度。他经常不顾观众的感受临时取消音乐会,任意改变甚至中断演出的日程安排,中途停止录音等。因此在音乐评论界和广大乐迷中留下了“古怪孤僻,反常乖戾”的名声,甚至他的高徒波利尼、阿格丽奇都与他格格不入。“对我们这些被消费时尚宠坏了的听众来说,米凯兰杰利的存在显得像是一个冒犯。”实际上,米凯兰杰利一切的反常举止都来源于他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和对艺术极端负责的态度:每一次演出结束,即使观众为之迷醉倾倒,好评如潮,他仍要自己和自己较劲一般地挑出自己演奏中一大堆的毛病。尽管这些毛病在别人看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他却固执己见,闭门思过、苦思冥想。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他才出现了前面所说的种种“反常”的举动。
--
92
米凯兰杰利《精选集(第二辑)》
米凯兰杰利《精选集(第二辑)》
这套合辑是意大利钢琴家米凯兰杰利的精选集(第二辑),收录了他演奏的贝多芬、肖邦、格里格、加卢皮、莫扎特、舒曼、雷斯庇基、斯卡拉蒂、德彪西、勃拉姆斯、李斯特、巴赫、舒伯特、拉威尔的钢琴作品。录音涵盖的时间很长,从1949年至1988年近40年。 米凯兰杰利一生虽然留下了近40年的录音,但因为选择曲目挑剔,对演奏的要求又近乎苛刻地高,所以演奏曲目并不广泛,录音数量相对其他同时代的演奏家来也少的可怜。正因为这样,虽然他的唱片很少,但只要有的都是极品。米凯兰杰利也正是因为对自己的演奏质量要求甚高,决不轻易举办独奏会。他演绎的贝多芬作品,摆脱了任何一种巴洛克风味的弹奏方式,将自己的音乐个性隐藏在乐曲自身的内涵下,完美地表达出作品的深情和精髓。他演绎的德彪西作品,以全然柔软圆滑的线条歌唱,丝毫不带钢铁的森冷,已达”无槌之音”的佳境,因而获得“音乐哲学家”的美誉。此外,他还是一位卓有贡献的钢琴教育家,指导和培养出了一批钢琴家,其中不少已名扬世界,如意大利钢琴家波利尼、阿根廷钢琴家阿格丽奇以及捷克钢琴家伊万·莫拉维茨。 同时,和神奇的演奏一样著名的,就是米凯兰杰利那古怪的脾气和性格。他对钢琴的音色出奇地挑剔,挑剔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程度。他经常不顾观众的感受临时取消音乐会,任意改变甚至中断演出的日程安排,中途停止录音等。因此在音乐评论界和广大乐迷中留下了“古怪孤僻,反常乖戾”的名声,甚至他的高徒波利尼、阿格丽奇都与他格格不入。“对我们这些被消费时尚宠坏了的听众来说,米凯兰杰利的存在显得像是一个冒犯。”实际上,米凯兰杰利一切的反常举止都来源于他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和对艺术极端负责的态度:每一次演出结束,即使观众为之迷醉倾倒,好评如潮,他仍要自己和自己较劲一般地挑出自己演奏中一大堆的毛病。尽管这些毛病在别人看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他却固执己见,闭门思过、苦思冥想。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他才出现了前面所说的种种“反常”的举动。
--
92
柯尔托的艺术(第一辑)肖邦钢琴作品
柯尔托的艺术(第一辑)肖邦钢琴作品
这套5CD合辑收录了柯尔托演奏的肖邦钢琴作品。最让人满意的是选择曲目都是最佳版本,很多录音都是首次出现,直到现在很多录音仍然都是其独占录音。不论在选曲上、音效上还是制作上都属世界顶级水平,至今都难以超越,是柯尔托演奏录音收藏的首选。这套录音的转制、制作极为精细,不但选曲尽善尽美、音效也极为完美。 阿尔弗雷德·柯尔托(Alfred Cortot,1877-1962) 法国钢琴家、指挥家。他演奏的肖邦作品享有盛誉,虽是以性格和智慧取胜,而不是以准确见长。他的演奏追求高贵的气质、抒情性与迷人的音色的结合,他演奏的舒曼与肖邦的作品,突出了其亮丽和细腻,强调了他们丰富的表情。 ​ 许多乐迷喜欢柯尔托的重要原因是他弹琴相当“有趣”。虽然经常有人诟病他的技术,把他当作技术精准的波利尼、布伦德尔的“对立面”来谈论,在柯尔托晚年演奏肖邦《练习曲》的录音中,弹错、碰错的琴键不在少数。而弹错音或者技术退化并不影响他是个“有趣”的人,也不影响他是个有想法的钢琴家。钢琴是乐器、音乐是内心的声音,就像没有遗憾的生命是不通人情并且非常可怕的。 很多钢琴家都录制过肖邦《练习曲》,但柯尔托的演奏还是让人惊叹,虽然他的唱片没有立体声录音给人带来的那种感官满足,但是其中包含的内容简直可以用丰盛来形容,每听一次,几乎都有新的发现,很多小细节就像遗落在草地里的露珠,轻轻拨开草叶,才能看到它闪闪发光,但即使你不去费心思索,它们也默默发光,为一片草地增添青翠。 因为他的音乐太与众不同,很多旋律线的勾勒出人意料,但是又在情理之中。柯尔托的演奏严格尊重乐谱,只不过他有一双透视的眼睛,能看到乐谱中隐藏着的音乐;他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能够捕捉众多音符中,有关联的其中几个,将他们穿成一串闪闪发光;他有冷静而充满想象力的大脑,让他不知疲惫地寻找音乐中的各种趣味,并想尽一切办法呈现出来。 柯尔托演奏中所营造的诗意和舒适的氛围,有时也带着一些忧郁的色调。他是有史以来最善于沟通的音乐家之一,从把听众深深地带入他的音乐世界这方面来讲,他从未失败过。他的音乐打动听者,总能给人一种期许中的美好境界。
--
97
布伦德尔《1955-75年钢琴独奏辑》
布伦德尔《1955-75年钢琴独奏辑》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布伦德尔1955-1975年间的独奏录音。当布伦德尔在2008年结束了他的公开表演生涯时,发行了这套合辑,以表达对这位当代伟大的钢琴家的敬意。这些录音是在布伦德尔达到他国际化演奏事业巅峰前录制的。从这些早期的录音中,可以感受到他那热情、生动、引人入胜的演奏风格,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布伦德尔的演奏比后期更流畅、更真实,也更灵动。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1931-)奥地利钢琴家。布伦德尔是二战后老一代与中生代钢琴家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他是战后成名的钢琴家中年龄较长者,至今已在舞台上驰骋了近半个世纪。演奏会上的布伦德尔很有特点,每次出场犹如宗教仪式一般,双眼仿佛瞪着天花板似地走到钢琴前,要等到观众席鸦雀无声时,才慢条斯理地开始演奏。但是,一旦开始演奏,就不再看观众席一眼了。当演奏到优雅微妙的乐段时,布伦德尔就忽而低下头注视键盘,忽而眼睛眺望虚空,嘴里无声地哼唱着流畅的音乐,像是深切地歌颂自然一般,此时的布伦德尔完全陶醉在自我的音乐中。不论有多少听众,他总是把他们与自己的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演奏时犹如在与听众对话般地亲切而又富于说服力。他确信音乐具有内在的精神力量,惟有音乐的崇高表现才是与听众心灵的交流。他的录音非常多,许多作品都多次录音。特别是一些经典作品,几乎录音技术每有重大突破,他都要重录一次。 布伦德尔的演奏风格是继承德奥系的传统,注重结构、内在张力强。他知识广博、技术辉煌,对音色非常敏感,在处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他的演奏清纯隽永,音色变化细微,善于处理装饰音,注重情感、想象力丰富。他是学者型的钢琴家,对演奏的每一部作品都要潜心研究,深入探索,以揭示深刻的内涵。但他的演奏并不刻板,而是非常浪漫抒情。布伦德尔总是把自己的热情及幻想寄托在作品中,以发挥他的艺术精髓。他是一位诚实的钢琴家,可以说是目前钢琴家中精神派的代表人物。早先他在维也纳因弹奏李斯特作品而名盛一时,他的手指灵活、富有弹性,旋律的流动圆滑舒畅。能像布伦德尔那样把李斯特特有的甜美旋律表现得温暖飘香的钢琴家并不多见。
18
414
舒里希特《1949-1956年演奏录音》
舒里希特《1949-1956年演奏录音》
这套合辑收录了指挥家卡尔·舒里希特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合作,1949-1956年间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贝多芬《第一、二、五交响曲》、门德尔松四部序曲、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第二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舒曼《第二、三交响曲》、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未完成”》、柴科夫斯基《意大利随想曲》。门德尔松的序曲中有一种清新的活力和细腻。舒里希特对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了十一次后,约翰·库尔肖才终于完成了录音。这里舒里希特没有表现出怪异的速度,相反他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合作表达出了一种优雅的抒情风格。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声响非常饱满,没有损害音乐和谐的构架,的确值得珍藏。 卡尔·舒里希特(Carl Schuricht,1880.7.3-1967.1.7)德国指挥家。舒里希特之所以被人们看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指挥大师,其艺术风格的独特性是最有说服力的筹码。在众多德奥指挥家中,他是个性突出的代表人物,其指挥风格尊重和继承传统,但却不死板地拘泥于传统。人们欣赏他的指挥,既能感觉到风格质朴,格调高雅的意境,又能体会到温暖亲切,自由流畅的特点。他能够赋予管弦乐团以庄重、神圣般的魄力,同时又能够带给它活泼、诙谐的情调。 舒里希特是一位沉稳、雅致的指挥大师,他在舞台上从不以大动作取胜,更没有音乐之外的嘘头。然而他指挥的音乐的内在张力却十分饱满,把握音乐层次变化的分寸感更是无懈可击。他本人富有贵族式的绅士气质,故在演释作品时,常常能够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点,给音乐带来富有韵味的情调。 舒里希特为人低调,总是避开那些以他的才华应得的声誉。这些都反映在他的音乐中。他是那种以服务于指挥台前的音乐为宗旨,强调忠实于原作的完整性。这意味着没有任何的夸张,没有追求表面的光辉,最重要的是不会在音乐中加入任何个人的色彩。这种做法远远不是毫无趣味的音乐表达方式 舒里希特是德国指挥学派中真正的元老指挥家,同时也是20世纪世界指挥艺术中的光荣前辈。他一生功名卓著、德高望重,是指挥艺术中伟大人物的杰出代表。
--
43
波格莱里奇《钢琴演奏录音辑》
波格莱里奇《钢琴演奏录音辑》
这套14CD专辑是钢琴家波格莱里奇的录音全集。包括他演奏的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肖邦、海顿、李斯特、莫扎特、穆索尔斯基、普罗科菲耶夫、拉赫玛尼诺夫、拉威尔、斯卡拉蒂、斯克里亚宾与柴科夫斯基等多位音乐家的作品。 伊沃·波格莱里奇(Ivo Pogorelich)1958年10月20日生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塞尔维亚地区贝尔格莱德市,1978和1980年分别在意大利泰尔尼举行的卡萨格兰德比赛与蒙特利尔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是年与年长20岁亦师亦友的凯泽拉杰结合。接着参加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因不拘一格的演奏备受争议而在第三轮被淘汰。评委阿格丽奇当场退席,为天才琴手所受不公表示抗议,波格莱里奇由此声名大躁。 波格莱里奇的演奏极富张力和欣赏性,触键干净利落,音质坚实且有亮度。推荐三首代表性曲目,斯卡拉蒂《奏鸣曲》K9、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肖邦《谐谑曲》Op.20。后两首最能展现波格莱里奇与众不同的风格,弹《柴一》就象练习曲,流畅自然。斯卡拉蒂的曲子则尽显其功底,他擅长浪漫派,对这样的早期古典派一样弹奏得无人能出其右。波格莱里奇的演奏不拘一格,极富个人特色,古典乐迷界对他的评价有很大分歧,正所谓离经叛道、大爱大恨。但在浪漫主义风格的领域,波格莱里奇一直是演奏权威。其妻子是大他二十年的钢琴老师,两人的爱情也是轰动一时。后其妻子离世后,波格莱里奇深居简出,在瑞士隐居。 就独奏而言,波格莱里奇的演奏肖邦的另类、斯卡拉蒂的清新,尤其是他的拉威尔,那首《夜之幽灵》,无人能与之匹敌的诠释,让人感受到了他层次分明中的活力与热情。这是值得收藏的一套专辑,尤其是喜欢波格莱里奇演奏的人,是他钢琴艺术的一个缩影。虽然有许多人不认同他的诠释(也就是他演奏中过分强调他所理解的效果和戏剧性而招致非议),但是不可否认波格莱里奇是一个天才,其演奏中的欣赏性和魔力是难以拒绝的。波格莱里奇的音乐完全和生命等同起来,他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这样诠释,他认为就是应该这么演奏某首曲子。
--
154
波格莱里奇《钢琴演奏录音辑》
波格莱里奇《钢琴演奏录音辑》
这套专辑是波格莱里奇的钢琴演奏录音辑。包括他演奏的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肖邦、海顿、李斯特、莫扎特、穆索尔斯基、普罗科菲耶夫、拉赫玛尼诺夫、拉威尔、斯卡拉蒂、斯克里亚宾与柴科夫斯基等多位音乐家的作品。 伊沃·波格莱里奇(Ivo Pogorelich)1958年10月20日生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塞尔维亚地区贝尔格莱德市,1978和1980年分别在意大利泰尔尼举行的卡萨格兰德比赛与蒙特利尔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是年与年长20岁亦师亦友的凯泽拉杰结合。接着参加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因不拘一格的演奏备受争议而在第三轮被淘汰。评委阿格丽奇当场退席,为天才琴手所受不公表示抗议,波格莱里奇由此声名大躁。 波格莱里奇的演奏极富张力和欣赏性,触键干净利落,音质坚实且有亮度。推荐三首代表性曲目,斯卡拉蒂《奏鸣曲》K9、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肖邦《谐谑曲》Op.20。后两首最能展现波格莱里奇与众不同的风格,弹《柴一》就象练习曲,流畅自然。斯卡拉蒂的曲子则尽显其功底,他擅长浪漫派,对这样的早期古典派一样弹奏得无人能出其右。波格莱里奇的演奏不拘一格,极富个人特色,古典乐迷界对他的评价有很大分歧,正所谓离经叛道、大爱大恨。但在浪漫主义风格的领域,波格莱里奇一直是演奏权威。其妻子是大他二十年的钢琴老师,两人的爱情也是轰动一时。后其妻子离世后,波格莱里奇深居简出,在瑞士隐居。 就独奏而言,波格莱里奇的演奏肖邦的另类、斯卡拉蒂的清新,尤其是他的拉威尔,那首《夜之幽灵》,无人能与之匹敌的诠释,让人感受到了他层次分明中的活力与热情。这是值得收藏的一套专辑,尤其是喜欢波格莱里奇演奏的人,是他钢琴艺术的一个缩影。虽然有许多人不认同他的诠释(也就是他演奏中过分强调他所理解的效果和戏剧性而招致非议),但是不可否认波格莱里奇是一个天才,其演奏中的欣赏性和魔力是难以拒绝的。波格莱里奇的音乐完全和生命等同起来,他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这样诠释,他认为就是应该这么演奏某首曲子。
--
154
皮蕾丝《钢琴独奏录音全集》
皮蕾丝《钢琴独奏录音全集》
为了庆贺皮蕾丝70岁生日,DG公司发行了这套20CD合辑,收录了皮蕾丝的全部独奏录音,包括巴赫、贝多芬、舒伯特的作品,以及她最擅长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肖邦的夜曲。湖水般的清澈、诗人般的敏感,从皮蕾丝演奏的音乐里就能听出她的性格,不为名利所动,也并不积极扩充曲目。作为一个不常录音,现场演出也越来越少的艺术家,这套合辑对乐迷们而言非常珍贵。 皮蕾丝(Maria Joao Pires,1944-)葡萄牙女钢琴家。她的演奏,音色极美,又善于在节奏与分句处理上表现出细微的变化,其演奏的莫扎特、肖邦,都极具魅力。她和杜梅、王建一起,已形成室内乐的最佳搭档,其演绎的室内乐作品有一种清新的美感。 皮蕾丝在乐坛一开始就是凭着她音色优美、乐思纯净无瑕的莫扎特演奏受到瞩目。她和莫扎特的关连,或许只能以天赋来解释。因为她7岁的音乐会上就是弹奏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不过这还不是她最早举行的独奏会,因为身为神童的她,5岁就开了第一场独奏会。因为她有着这样惊人的禀赋,葡萄牙政府在她9岁时就颁发青年音乐家奖章给她。而因为她杰出的天份,家人也非常注意她的音乐修养,让她在里斯本音乐院毕业后,立刻前往德国慕尼黑音乐院,投入钢琴家恩格尔的门下。恩格尔的影响对皮蕾丝肯定是很大的,因为恩格尔本人就是专精维也纳古典乐派演奏风格的莫扎特名家,他也为华纳灌录了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全集的录音,是禀承维也纳钢琴学派的名家(恩格尔本人则是法国钢琴家科托的学生)。 皮蕾丝后来在1970年赢得布鲁赛尔为贝多芬诞生200周年纪念举行的贝多芬大赛首奖,也因此早期是以弹奏贝多芬闻名,同时在肖邦、巴赫和舒伯特(她为华纳录了许多舒伯特奏鸣曲)演奏上也相当受到好评,但后来她却因为灌录了一套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在欧洲也由法国华纳发行),成绩斐然而忽然被公认为莫扎特专家,这其实是她始料所未及的。但究其原因则不难了解,身为神童的皮蕾丝,早年在作曲上的训练给了她对音乐深入的认识,使她在演奏时不追求单纯的技巧为满足,而以探索音乐性灵层面为目标。她往往能从乐曲的结构去寻找乐曲的真义与美感方向,这也是为什么她会成为伟大莫扎特诠释者的原因,因为她所演奏的莫扎特,不仅仅有官能的美,还有一种结构上的平衡美。
133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