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 Ravel Alborada del gracioso

00:00
07:16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勃拉姆斯《协奏曲、变奏曲、匈牙利舞曲》
--
这张专辑是俄罗斯钢琴家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与德米特里·利斯指挥的俄罗斯乌拉尔爱乐乐团合作,演奏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附带由别列佐夫斯基独奏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三首《匈牙利舞曲》。 《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83,作于1881年。此曲具有勃拉姆斯所独有的沉着与厚重,同时又有他明朗、温柔的另一面。1878年春,勃拉姆斯到意大利旅行,这一南欧古国的风土人情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由此勃拉姆斯开始构思这首乐曲。1881年三月,作者再度访问意大利,这一次彻底唤起了他的灵感,于是回国后立刻伏案疾书,当年夏天便完成了此曲。实际上,此曲中的意大利风格并不明显,但无疑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堪称勃拉姆斯的代表作品之一。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作品35,完成于1863年。是勃拉姆斯根据帕格尼尼写给小提琴的《第24号随想曲》加以变奏写成的二十八首钢琴变奏曲独奏作品。此曲与勃拉姆斯的其他变奏曲多半是在小范围的沙龙里演奏不同,是完全作为音乐厅的音乐会之用,演奏效果辉煌,是一首炫技性作品。共28段变奏,此曲被视为挑战李斯特的炫技之作,除了高难的炫技演奏外,依然有着勃拉姆斯式的伤感情怀。勃拉姆斯喜欢变奏曲,这也是他倾向于古典形式的证据。 《g小调第一号匈牙利舞曲》约作于1869年前,二十一首钢琴四手联弹曲《匈牙利舞曲》中的第一首。此曲的钢琴独奏改编版,曾是钢琴家克拉拉·舒曼重要的音乐会演奏曲目之一。
查尔斯·马克拉斯《莫扎特·交响曲全集》
60
这套合辑是查尔斯·马克拉斯爵士与布拉格室内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创作的所有交响曲。这一系列的录音开始于1986年,是由查尔斯·马克拉斯爵士与一些最著名的莫扎特研究学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了解当时管弦乐队的大小和乐手的位置、乐段反复的运用、乐句清晰度和拍子。而布拉格室内乐团演奏莫扎特作品的传统也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200年前。
李赫特《钢琴独奏录音辑》
46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李赫特的多张钢琴独奏唱片。虽然李赫特通常避免成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但这个系列的作品和作曲家的范围广泛而丰富。李赫特不喜欢在录音棚演奏,但合辑中大部分的录音资料,包括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韦伯《d小调奏鸣曲》、德彪西《Estampes》、斯克里亚宾《第五奏鸣曲》和舒曼《C大调幻想曲》,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普罗科菲耶夫《第八奏鸣曲》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的六首《前奏曲和赋格曲》仍然是经典的录音室录音。 从1956年到1992年,这套合辑还展示了李赫特从难以捉摸的激情青年到朴素的键盘老手的演变过程。如果李赫特对晚期巴赫和莫扎特作品的“素简”式诠释是一种后天的品味,那么我们就无法否认这位钢琴家的专注和迷人的演奏是多么引人入胜。以前错过这些唱片的李赫特粉丝会发现这套合辑是真正的性价比逆天。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安德烈·克路易坦》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安德烈·克路易坦》
这张专辑是著名指挥家安德烈·克路易坦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法国国家广播乐团、音乐协会学校乐团、爱乐管弦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国家歌剧院乐团、索非亚国家歌剧院合唱团。录音地点:(比才:C大调交响曲)1953年10月8-9日录制,巴黎Champs & Eacute lysees录音室;(德彪西:意象)1963年9月11-14日录制,巴黎Salle Wagram;(拉威尔:圆舞曲)1958年11月4-5日录制,伦敦金斯威音乐厅;(舒曼:曼弗雷德序曲)1957年2月2日录制,柏林Grunewaldkirche;(柏辽兹:幻想交响曲)1964年5月10日录制,东京大都会节日音乐厅;(瓦格纳:《罗恩格林》第3幕前奏曲)1959年6月20日录制,巴黎Salle Wagram;(穆索尔斯基:《鲍里斯·戈东诺夫》加冕场景)1962年9月21日录制,巴黎Salle Wagram。 安德烈·克路易坦(Andre Cluytens,1905-1967)著名指挥家,20世纪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人们将他称为“统领法国乐坛的比利时大师”。克路易坦是一位艺术修养颇深的指挥大师,他的气质和性格极为高雅和质朴,外貌也总结人一种详和温厚的感觉。他的为人高尚而和蔼,谦逊而稳重,并且带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在感情。有趣的是,他的指挥风格与他的气质、修养和为人极为相似,也许这正是他的内心与音乐息息相通的一种绝好的体现。
--
20
20世纪伟大指挥家《爱德华·冯·拜农》
20世纪伟大指挥家《爱德华·冯·拜农》
这张专辑是荷兰著名指挥家爱德华·冯·拜农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伦敦爱乐乐团、阿姆斯特丹音乐会堂管弦乐团。 爱德华·冯·拜农(Eduard Van Beinum,1901年9月3日-1959年4月13日)荷兰著名指挥家。他追求自然、优雅、浪漫,色彩柔和地对作品进行中性诠释,是一位极具风格的指挥家,可惜自在阿姆斯特丹就任后,就疾病缠身,最终在一次排练中因心脏病突发而猝然去世。同样担任指挥家的儿子曾指出,拜农的指挥态度与其说是诠释,倒不如说是了解音乐本身,只有直接掌握音乐的内在动机,才能将音乐的精神直接传达给听者。指挥大师爱德华·范·拜农是连接威廉·门格尔贝格强烈的主观性和伯纳德·海廷克多种风格的桥梁。他既不像以前的指挥家一样有大批跟随者,也没有广泛的作品陈列。但是这并不能动摇他作为一个杰出的指挥家的地位。显然范·拜农是一位非常谦虚的指挥家,而这在指挥界中是罕见的。他经常将自己比喻成为“听众与作曲家之间的桥梁”,尽量避免作品被乐团夸张地理解和表现。他的艺术才能涉及也非常广泛,从巴洛克时代到今天这个时代的音乐。你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感觉得到他与著名的指挥大师马勒和布鲁克纳一样出色。如果他也能够活到这样录音技术非常成熟的今天,他的作品肯定也能家喻户晓。
--
14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罗·马里亚·朱里尼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罗·马里亚·朱里尼
这张专辑是意大利指挥家卡罗·马里亚·朱里尼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都灵广播交响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 卡罗·马里亚·朱里尼(Carlo Maria Giulini,1914年5月9日-2005年6月14日)意大利指挥家,20世纪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朱里尼的指挥风格优美而华贵,注重细部的体现,又不失完整性。强劲处有如排山倒海,细婉时又好似潺溪回环,幽韵谐婉,让人感到情真意蕴,贴切自然;由此,得到了“一位有着贵族气质的杰出指挥家”的美誉——他以追求高雅的气质、细腻的旋律线条刻划和严谨的结构勾勒为特色;他指挥的管弦乐大都呈现出很高贵的表情,而对歌剧的处理可能更优于管弦乐。 唱片中最早的录音是1956年录制的斯特拉文斯基和比才的作品。爱乐乐团的情绪显得非常高昂,节奏富于变化,音色温暖而充满活力。两首曲子都是在金斯威音乐厅里录制的。另一首由爱乐乐团录制的曲目是马勒改编的舒曼《第3交响曲》,录音时间是1958年。同样,那种清澈、温暖的音色,也正是那时乐团录音的典型音色。在Abbey路录音室的那些录音,还要优于在金斯威音乐厅的录音。 《坦克雷迪序曲》录制于1964年。这些录音在很长时间都是作为EMI录音室里罗西尼序曲集的一部分。如果你聆听了这个录音,你就会感觉这就是所需要的那种诠释,并且富于朱里尼歌剧风格的特质。从过去从未发行过的录音角度来看,这是这个系列录音中最优秀的之一。因此,我们能够有机会更多地了解指挥家的艺术思想,而不是重复听一些过去已经发行的录音。 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7交响曲》是典型的大西洋彼岸的风格:宏大有力的铜管加上朱里尼在慢板乐章中一些自然活泼的诠释,但确实把舞曲中的精髓带给了听众。
53
28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弗里茨·布什》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弗里茨·布什》
这张专辑是德国著名指挥家弗里茨·布什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丹麦国家广播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录音地点:1936年伦敦、1947-1951年哥本哈根。 弗里茨·布什(Fritz Busch,1890年3月13日-1951年9月14日)德国指挥家,20世纪重要的指挥家之一。 布什是小提琴家阿道夫和大提琴家赫尔曼的兄弟,他在20世纪头20年德国的歌剧界脱颖而出,一举成名,并且还是德国威尔第复兴的主要倡导者。在1933年受到纳粹排挤被迫离开德累斯顿后,布什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哥本哈根,以及英国和瑞典工作。他在北美和南美度过了战时岁月,接着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执棒4年,于1950年返回格林德波恩 ,并携作品参加了爱丁堡的新音乐节。 这张专辑令人满意的曲目汇编代表了布什的指挥艺术。两首序曲抓住了歌剧院的戏剧艺术效果。勃拉姆斯的作品提醒我们,布什离作曲家本人其实只是一步之遥,因为他的老师是勃拉姆斯极为喜爱的指挥家斯坦贝克。门德尔松和莫扎特的音乐在他的手中大放异彩,海顿的作品散发着室内乐的欢乐和亲密的情绪。专辑以激情四射的《唐璜》结束,该录音是战前所录,充分展示了在那个遥远的年代伦敦爱乐乐团所具有的实力。 评论家认为布什的影响力体现在两个时期:在科隆学习的那段时期,以及此后在柏林德波恩的那段时期。约翰·普瑞查德经常提起他,他曾是布什的左膀右臂。布什以他的幽默、谦逊、真诚而享誉盛名,这些品质在这张珍贵的录音版本中清晰可辨。布什还是个深受乐团成员爱戴的指挥,如果一个指挥能达到这一点,那剩下的事情就相对简单多了。
239
19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雷尔·安切尔》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雷尔·安切尔》
这张专辑是捷克著名指挥家卡雷尔·安切尔的录音精选辑。 卡雷尔·安切尔(Karel Ancerl,1908年4月11日-1973年7月3日)伟大的捷克浪漫主义指挥大师。安切尔以他对音乐的理解营造出了独特的音乐效果,并将这些效果应用到他所指挥的交响乐团中;他特别擅长利用戏剧的情节插入来增强大型作品的韵律,从而让人感受到音乐中永无止境的魅力。 专辑中的雅纳切克《塔拉斯·布鲁巴》,几乎没有任何杂音。从各种独奏乐器柔和甜美的音色中可得知这是一套杰出的立体声录音。听《奥斯塔普之死》(第7首)小提琴冰清玉洁的天音和竖琴不断重复的伴奏。 安切尔还录制了诺伐克的《斯拉夫舞曲》,制片人斯蒂芬·赖特和约翰·帕特里克选择了超凡脱俗的《在塔特拉山》。安切尔在选曲上大胆创新。诺伐克通常被视为是塔里赫的领地。尽管安切尔曾师从塔里赫,就象汉德雷向博尔特学习一样,但这仍然是勇敢的一步。 克雷吉的《小夜曲》是为乐队创作的。这部写于1950年的三乐章作品充满了细腻的独奏和外乐章嘲讽的动机,这使它成了米约(《房顶上的公牛》),肖斯塔科维奇(《第一钢琴协奏曲》),哈恰图良(《假面舞会》),改良后的罗西尼甚至伯恩斯坦的捷克同类。中乐章的行板是段宁静动人的间奏。安切尔还录制过克雷吉的《第二交响曲》。 安切尔的马替努《第五交响曲》是在1968年他迁往多伦多之后的两年录制的。前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与杜布切克改革试验的结束坚定了他离开的决心。安切尔的前任是小泽征尔,继任是安德鲁·戴维斯。他于当年1月与多伦多交响乐团签约。他原打算在多伦多和布拉格同时任职,但前苏联8月份的入侵使他的计划泡汤了。能拥有安切尔的马替努第五立体声录音是件幸运的事,它具有其所有的优点——欢快热忱,节奏分秒不差。 《伏尔塔瓦河》的录音每一分钟都得到了优雅的润色或加强。安切尔的演奏速度不快,但充满耐心和诗情画意。在“乡村婚礼”的插曲中,你可以从维也纳乐队的演奏中听到斯特劳斯般的泛音。 安切尔的德沃夏克《第八交响曲》是与音乐厅管弦乐团的实况演出录音。欢快活泼,象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一样充满秋天的气息。优美的快板中温暖的微笑与歌唱烘托出一种类似于斯拉夫舞曲的情调。
33
18
20世纪伟大钢琴家《佐尔坦·柯西斯》
20世纪伟大钢琴家《佐尔坦·柯西斯》
这张专辑收录了佐尔坦·柯西斯的演奏录音,包括格里格、巴托克、李斯特、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杜南忆的钢琴作品。 佐尔坦·柯西斯(Zoltan Kocsis,1952-2016)匈牙利钢琴家。柯西斯对节奏有极强的把握能力,其演奏有一种清新的感觉,其中音粒的效果和节奏跳跃的效果尤为迷人。他演奏的巴托克和李斯特的钢琴小品最具特色。 柯西斯1952年出生于布达佩斯,三岁开始弹奏钢琴,五岁正式拜师。1964年到68年间,柯西斯在布达佩斯巴托克音乐院学习钢琴与作曲,后来转到李斯特音乐院。1970年首次匈牙利境内巡回演出,同年鸁得匈牙利广播电台所举办的贝多芬大赛。柯西斯第一次到国外演出是在1971年,地点在德累斯顿,随后带着巴托克《第一钢琴协奏曲》到美国巡回演出。从此以后,柯西斯每年在欧美等地至少有六十场以上的演出,并曾和李赫特搭档演出双钢琴。柯西斯从1976年起任教于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院,并定期与布达佩斯节庆管弦乐团合作(有时候同时身兼钢琴独奏与指挥)。他的唱片以巴托克的作品为大宗(柯西斯被公认是诠释匈牙利音乐的大家),还有莫扎特、李斯特、拉威尔与拉赫玛尼诺夫等人的作品。柯西斯相当重视仔细研读乐谱,而他带给乐迷最大的印象就是明亮的音乐动态以及杰出的演奏技巧。
--
46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奥托·克伦佩勒》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奥托·克伦佩勒》
这张专辑是著名指挥家奥托·克伦佩勒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美占区广播交响乐团/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柏林歌剧院管弦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克伦佩勒早期的录音,轻快活泼,活力充沛,朝气蓬勃;晚期的录音,速度过慢,音感过重,节奏散漫,带有一种孤高之情,这正是历尽沧桑的人生写照。克伦佩勒比之于同时代秉承德奥浪漫主义传统的指挥家,其风格以冷静客观著称。他晚年指挥的作品,大都缓慢凝重,织体清晰,特别是他训练的爱乐乐团的弦乐组尤其具有其个人风格。 在交响曲部分,克伦佩勒秉持着忠于原著的态度,着重乐团各声部间的清晰与平衡,乐曲速度明确的掌握,而使音乐显现出一种坚毅、感人至深的魄力;其中贝多芬的第三、第五、第六以及第七交响曲皆代表他至高的成就之一,第五诠释上的精辟,令人震撼的见解,显示克伦佩勒处于颠峰时期;第七速度偏快,所呈现的张力更振奋、激昂,句法亦锻炼得更为精粹。克伦佩勒强调作品的结构完整,演出骨架宏大,坚如磐石,将坚定的意志力彻底地贯注在音乐中。因此结构严谨、重视精神内涵的德奥曲目,一直都是克伦佩勒的拿手好戏。尤其是晚年诠释的贝多芬交响曲,多为后人称道不已。
--
30
20世纪伟大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
20世纪伟大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
这张专辑是奥地利著名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 罗马RAI(意大利广播公司)交响乐团、爱乐管弦乐团、柏林爱乐乐团。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1908年4月5日-1989年7月16日)奥地利著名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卡拉扬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甚至在华人圈被尊称为“指挥皇帝”。卡拉扬力图将托斯卡尼尼的忠于原谱和富特文格勒的即兴发挥融为一体。他的指挥动作洒脱大方,时而充满激情、时而又细腻精致。在指挥台上他经常闭目深思,使得乐队各声部之间达到了演奏室内乐般的默契。在他的领导下,柏林爱乐乐团展现出了一种有如金属般的亮色,被誉为卡拉扬“音响”。 卡拉扬最擅长的是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奥地利作曲家的作品,如: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舒曼、瓦格纳、布鲁克纳、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另外,对于近现代作曲家,如:德彪西、拉威尔、西贝柳斯、尼尔森、肖斯塔科维奇,他都有着非常精彩的演绎。卡拉扬对意大利那种直率而又有生气的艺术特别感兴趣,特别是意大利歌剧中那种一往无阻的演唱风格,优美的旋律,使得卡拉扬终身不断地制作和录制威尔第和普契尼的歌剧名作。 卡拉扬是西贝柳斯音乐的积极推广者,他曾指挥过西贝柳斯除了第三号以外的6首交响曲和音诗。卡拉扬也很喜欢录制民族乐派中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和两位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以及斯美塔纳的作品。在俄罗斯音乐里面,卡拉扬花了很多心思在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上面,将这位作曲家的全部交响曲(《曼弗雷德交响曲》除外)、三大芭蕾舞组曲、《1812序曲》、《意大利随想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还有《斯拉夫进行曲》都录制过一遍以上。强力集团里面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管弦乐作品也很得他的青睐。
19
30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