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最近节目(10)
作品列表(200)
俞丽拿、西崎崇子《梁祝会》
这张专辑收录了两个版本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1、俞丽拿与李坚指挥的英国广播音乐会管弦乐团合作的演奏;2、西崎崇子与林克昌指挥的名古屋爱乐乐团合作的演奏。 俞丽拿是《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最权威的演绎者之一,她不仅在《梁祝》创作期间多次向曲作者何占豪、陈纲先生提出宝贵意见,而且还顺理成章的在1959年作品首演时担纲独奏,其时年仅18。数十年来她演奏了无数次《梁祝》,技艺炉火纯青、感情细腻丰富。其间俞丽拿曾和不同的指挥家、乐团合作,数度将这部作品灌录成唱片,均是非常优秀的版本。而1996年灌录的这个版本,无疑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担任协奏的是英国广播音乐会管弦乐团,指挥则是俞丽拿的爱子李坚。在这个版本中,俞丽拿的琴音宏大、坚实有力,刻划了一个爱憎分明、落落大方、充满自信的“祝英台”形象,艺术风格较之从前更加成熟。 西崎崇子演奏的《梁祝》,很好的体现了传统中国文化下女性的形象(虽然她是一个日本人,但是我们都知道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谦让、温和、顺从。西崎崇子版本的《梁祝》没有那么多的反抗,听完了只能让人觉得深深的无奈何叹息。她的音乐整体速度略微偏慢,在俞丽拿演奏的很激昂的片段她也处理的较为平和,使人听来真正感觉到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爱情的悲剧。凄婉的情绪贯穿了始终。而悲剧之所以成为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粉碎了给大家看”。所以听了西崎崇子,感觉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悲剧,从乐曲的一开始的欢快中就透着深深的无奈,一种对不幸结局的预测。 总结一下,俞丽拿演奏的《梁祝》就像是一个少女,为了追求自己心爱的白马王子可以不顾家庭、社会的反对而和他私奔;西崎崇子演奏的《梁祝》却像是一个成年人,虽然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婚姻之中,而且自己的最爱就在眼前,但是却由于各方面必须承担的责任而不得不维持下去,让人扼腕叹息。
朗帕尔·长笛演奏录音辑(第二辑)
这套合辑收录了长笛演奏家让-皮埃尔·朗帕尔1963-1969年间的全部演奏录音。法国长笛演奏家让-皮埃尔·朗帕尔,他之于长笛,就像鲁宾斯坦之于钢琴、奥依斯特拉赫之于小提琴。毫无疑问,他在1960年代录制的唱片中包含了许多他最好的演奏作品。在立体声的黄金时代初期,是一个记录音乐历史的辉煌时代。朗帕尔和许多音乐家伙伴、录音师们以卓越的音质呈现了大量的杰作,从巴赫、维瓦尔第、莫扎特和舒伯特到伊伯特、普朗克、普罗科菲耶夫和乔维,更没有忽略一些不太知名的音乐作品宝藏。但最重要的是,这些录音展现了一位不可超越的艺术大师光芒四射的个性,以及一位非凡音乐家的艺术表现力,朗帕尔的演奏总能带来神奇的时刻。理想主义是对他们最好的描述。
李帕蒂《钢琴大师》
这套合辑收录了罗马尼亚钢琴家迪努·李帕蒂的代表性录音。迪努·李帕蒂是最神秘的钢琴家之一,尽管自他英年早逝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但大部分的钢琴文献不比印在他那些经常再版、值得称颂的唱片上能知道得更多。在经典的大部头《伟大的钢琴家》中他只是被附带一提。哈罗德.G.勋伯格仅仅评论道:“1950年33岁的他的离去,世人失去了一个将会成为世纪主要人物之一的钢琴家。”这样的评论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他去世前,李帕蒂已经被高度评价为最伟大的钢琴家和音乐家之一而令音乐会舞台增辉。
美岛莉、今井信子《莫扎特·交响协奏曲》
这张专辑收录了两部莫扎特的作品:1、由小提琴家美岛莉、中提琴家今井信子与艾森巴赫指挥的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交响协奏曲》;2、由小提琴家美岛莉、钢琴家艾森巴赫与其指挥的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钢琴、小提琴与管弦乐团协奏曲》。 《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K364,大约在1779年秋天完成于萨尔茨堡。这部作品全面地反映出他过去的成就与未来的风格特点。天才的莫扎特大大地扩充了独奏乐器与乐队形式之间的协调关系。独奏乐器小提琴与中提琴在交响乐中似乎高耸于乐队其他乐器之上,然而它们与整个乐队却是血肉相连。乐队和独奏乐器彼此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平等的伙伴。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第一呈示部的结尾,其中独奏小提琴和中提琴极为自然而和谐地从众多乐器中脱颖而出,或者不如说,独奏正是从众多乐器中“诞生”出来。就乐队本身而言,全奏插部乃是交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独奏演奏经过句时,全乐队的进入在这里也是极为重要的。 在这首交响协奏曲中,中提琴作为独奏声部的应用,在那个时代的音乐会中,是非同寻常和令人惊叹的。在18世纪,中提琴还不是广泛应用的独奏乐器。莫扎特打破了传统,跳出了世俗对待中提琴的偏见,以当时独一无二的高水平作曲手法和对乐器本质的了解,绝妙地发挥了中提琴的表现性能。中提琴的独奏声部流畅自如,可以说极为精美。从运用多种多样的技术手段和手法这一点来看,在这首乐曲中,中提琴与小提琴声部达到了完全平衡。想必作曲家已预先构想中提琴独奏声部由他本人亲自演奏了。
吉列尔斯《格里格·抒情小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吉列尔斯演奏格里格的20首抒情小品。吉列尔斯选择了格里格抒情小品中最具思想性而又值得玩味的录音,优美而精巧,尽管同曲目的版本很多,但能做到如吉列尔斯一般,每次聆听都给人带来愉悦的却绝无仅有,录音也是一如既往的优异,空灵而不失温暖,绝对是一张天碟级数的珍藏精品。 对大多数的钢琴家和听众而言,专辑里格里格所写的这些钢琴小曲,都显得太简单,不值听或一谈,可是如果他们知道吉列尔斯和录音师们花了一整个星期的时间才录完这一套曲目,以及钢琴家在其中所投注的心力,就不会轻视这份录音的重要性了。在这份录音的期间,吉列尔斯从不事先透露他所要灌录的曲目,他总是先在家中痛苦的找到他所要赋予乐曲的精神和诠释灵性,他企图使每一首曲子都获得他们自己的音色和性格,而这也包括了他对麦克风摆放位置的严格要求,尽管录音师都已为他调好了适当的地点,他却总是不肯罢休。吉列尔斯曾说她是透过电台广播了解这些作品与瑞典民谣之间密切而优美的转换关系,也就是这样深切的自发体认,使他在这些作品的诠释上别具一格,成为音乐史上的一绝。
弗库斯尼《伊丽莎白音乐厅的现场演奏》
这张专辑是捷克裔美籍钢琴家弗库斯尼,演奏穆索尔斯基、舒伯特、马尔蒂努、肖邦、斯美塔那的钢琴独奏作品,这是1980年2月21日在伊丽莎白女王音乐厅的现场演奏录音。弗库斯尼技艺精湛和学识渊博,是演奏捷克斯洛伐克作品的专家,他演奏的斯美塔那、马尔蒂努的作品,非常有特色。
拉罗查《贝多芬·第四、五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西班牙女钢琴家拉罗查与里卡多·夏伊指挥的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第四、五钢琴协奏曲》。虽然拉罗查的手很小,但她倚靠灵巧的技术,将这两部宏大的钢琴协奏曲演奏得别具一格,拉罗查的诠释是一种含蓄、内敛的陈述,而非贝多芬式外放、直接、咄咄逼人。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作品73,作于1808-1811年。此曲是贝多芬所有的钢琴协奏曲作品中,规模最为庞大的一部,故常被人称为“皇帝”协奏曲。而事实上,此曲也确实具有堂堂王者风范。但是“皇帝”这一标题并不是贝多芬自己命名的,也不可能和某一位特定的“皇帝”有关,公认的说法是由于此曲在当时被誉为无可争议的“协奏曲之王”,故此得名,并沿用至今。在此曲中,作曲技巧炉火纯青的贝多芬,又设计出众多崭新的思路,整部作品在工稳的结构中蕴含着壮阔的波澜、变化无穷的旋律,尤其以主奏钢琴的花奏开始的第一乐章,一开始便给听众以极端宏伟、华丽的印象。 《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作品58,作于1805年至1806年间。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钢琴协奏曲形式,开篇即由钢琴独奏出第一主题,并且这是一部异常柔美的协奏曲。
俄罗斯历史录音档案《丹尼尔·沙弗兰》
丹尼尔·沙弗兰(Daniil Shafran,1923 - 1997)20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之一。他以琴技高超、音色优雅华丽见称,音乐表达充满感情和深沉的内涵,颤音技巧独一无二。另外,沙弗兰演奏时喜欢用弓尖拉弦,弓毛也调得比较松,这一特色使他演奏的音乐带有强烈的悲凉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套专辑中,许多前苏联著名指挥家、钢琴家与沙弗兰合作,如罗日杰斯特文斯基(Gennady Rozhdestvensky)、穆拉文斯基(Evgeny Mravinsky)及钢琴家肖斯塔科维奇(Dmitri Shostakovich)和吉列尔斯(Emil Gieles)等等,演奏多位著名作曲家如巴赫、柴科夫斯基、海顿、亨德尔、肖邦、舒曼、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等著名大提琴作品录音,非常珍贵。
拉法尔·布雷哈驰《肖邦·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波兰钢琴家布雷哈驰演奏肖邦的两部《钢琴协奏曲》。 年轻的钢琴家搭配青年肖邦的作品就是不一样。布雷哈驰继承了波兰钢琴学派对于音乐唯美的最高追求,并且融入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大气、细腻、高贵、华美。表现出了肖邦青年时代的欢乐明朗的精神面貌和抒情浪漫的诗人气质,充满朝气的蓬勃青春力量。风格纤巧细致、技术上华丽辉煌。
朗帕尔《长笛演奏录音辑(第一辑)》
这套合辑收录了长笛演奏家让-皮埃尔·朗帕尔1954-1963年间的全部录音。朗帕尔的演奏优美高贵、温馨而洗练,音色质朴醇厚。在长笛演奏上,只要一提起“美声”,人们的脑际里就会立即浮现出郎帕尔那光辉、高贵又美丽悦耳的笛声。再加上他那惊人的吹奏技巧,温馨而洗炼的表情,使人们聆听后,无不有绕梁三日之感。他对巴洛克音乐的掌握尤见功力,除古典曲目外,他也涉及爵士乐、英国民歌、日本和印度音乐等。许多当代作曲家为他创作过作品,如普朗克、让·弗朗赛、让·马蒂农以及皮埃尔·布烈兹等。他是一位知名的巴洛克音乐大师,对此有深入的研究,著有《古代音乐中的长笛》一书。他发掘出不少失传的作品,编订了许多长笛曲,包括海顿、维瓦尔第和勒克莱尔等人的作品。此外他还将一些小提琴曲改编为长笛曲,丰富了长笛曲目。
奇科利尼《德彪西·钢琴作品全集》
这套专辑是钢琴家奇科利尼和几位歌唱家携手,与马蒂农指挥的巴黎管弦乐团合作,演奏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幻想曲和艺术歌曲。阿尔多·奇科利尼(Aldo Ciccolini,1925-)法籍意大利钢琴家,擅长演奏法国作曲家的作品。 德彪西是法国著名作曲家,也是在提及法国印象乐派时,最容易被人们想起的一位重要代表性人物。然而,德彪西自己并不认同用“印象主义”来定义自己的作品。德彪西为钢琴所谱写的独创性作品,其重要性更是无可置疑的。他的钢琴作品对演奏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德彪西放弃了古典浪漫主义音乐家热衷表现的具有重大变革意义的社会题材。在他的钢琴音乐中、既没有古典主义音乐的哲理性思考和贝多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没有浪漫主义音乐的个人激情表达和冥思苦想。强调朦胧的感觉印象和变化多端的色彩气氛。抑制浪漫主义的感情宣泄,追求静穆、暗示的表达方式,避免艺术形象和内容的清晰,借助标题和丰富的色彩变化引起人们各种联想。他说:“音乐是为无法表现的东西而设的,我希望他仿佛从朦胧中来又从朦胧中去。”这已成为他音乐表现的主要特征。我们在德彪西的诸多标题钢琴作品中,就能感觉到他的追求和艺术情感。如《月光》、《雨中花园》、《水中倒影》、《沉没的教堂》、《透过树间的钟声》等,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作曲家通过听觉、视觉、幻觉,甚至嗅觉所捕捉到的对自然现象的感受和印象。
尼尔森、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
演奏技巧非常流利而有自信。
肯普夫《勃拉姆斯、舒曼、舒伯特》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肯普夫1969年11月3日、1972年9月17日在伦敦伊丽莎白女王音乐厅演奏的现场录音。肯普夫的演奏含蓄细腻、织体清晰、亲切高贵;音色如歌,分句和速度自然而合理,丝毫没有矫柔造作、追求外在效果的倾向。
萨宾梅耶管乐合奏团《和谐音乐(7)》
这张专辑是萨宾梅耶管乐合奏团1996年录制的,演奏贝多芬的三部室内乐作品。
萨宾梅耶管乐合奏团《和谐音乐(6)》
这张专辑是萨宾梅耶管乐合奏团1996年录制的,演奏莫扎特的两部《小夜曲》。 《降E大调第十一号小夜曲》K375,管乐八重奏曲,作于1781-1782年。为任职于宫廷的H·希凯尔的妹妹而作。乐器编制为双簧管二、单簧管二、法国号二、低音管二。 《c小调第十二号小夜曲》K388,作于1782年。乐器编制为2支双簧管、2支单簧管、2支圆号、2支低音管。
梅纽因《贝尔格、布洛赫·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收录了小提琴家梅纽因的两个录音:1、与布列兹指挥的BBC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1968年2月在伦敦阿比路第一录音棚录制;2、与克莱茨基指挥的爱乐管弦乐团合作,演奏布洛赫《小提琴协奏曲》,1963年6月在伦敦金士威音乐厅录制。 梅纽因录制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时年事已高,技巧不如往昔,但温暖的格调依旧,与布列兹冷峻的风格恰恰相互补充。附带的布洛赫《小提琴协奏曲》录制年代和风格相近,也是优秀演绎。《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 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935年,是为了悼念马勒的遗孀再婚所生的女儿玛农、一位漂亮的18岁姑娘而作,献词为“纪念一位天使”。4个月后贝尔格也由于被蚊虫叮咬而导致血液中毒去世,《小提琴协奏曲》也成为他的安魂曲。此曲是贝尔格把“十二音体系”和传统的调性原则结合得最好的作品,因此从听感上来说,嘈杂的感觉并不强烈,强烈的倒是有点令人痛不欲生的感情力量。 布洛赫《小提琴协奏曲》被称为近代小提琴协奏曲的杰作,构思于1935年(时布洛赫55岁,同一年创作的还有管弦乐组曲《招魂》),完成于1938年,这一年由西盖蒂首演。此曲包含很多华彩和快速音群,主题发展成狂想曲风格,没有确实固定调性,也并非无调性。
萨宾梅耶管乐合奏团《和谐音乐(5)》
这张专辑是萨宾梅耶管乐合奏团1994年录制的,演奏德沃夏克《小夜曲》、米斯利维切克的三部管乐八重奏。 德沃夏克《d小调管乐小夜曲》作品44,作于1878年1月4日至18日。37岁的德沃夏克在乐思泉涌的状态下仅用两个星期就一气呵成地写出了这部管乐小夜曲中的经典之作。它的演出编制为:双簧管、单簧管、两支大管、低音大管、三支圆号、大提琴、低音提琴。由于德沃夏克在这部实际上为管乐重奏形式的室内乐作品中加进了两件低音弦乐器,这就使得作品在声音的厚度及色彩的丰富上超出一般的木管重奏。 约瑟夫·米斯利维切克(Josef Myslivecek,1737年3月9日-1781年2月4日)波西米亚作曲家。早年曾学习哲学,后离家学音乐。1767年他的歌剧《柏勒洛丰》首演大获成功。1770年结识了莫扎特一家并与他们成为好友。莫扎特曾在作品中采用过他的音乐主题。米斯利维切克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写了26部歌剧和大量器乐作品。他的音乐风格优雅和谐,受意大利音乐影响较大。
切尔卡斯基《杰出的钢琴作品》
这套合辑是钢琴家切尔卡斯基1951-1963年的演奏录音精选,其中钢琴独奏部分包括:李斯特、肖邦、穆索尔斯基、斯特拉文斯基、巴伯、舒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莫扎特等的作品;协奏曲包括:李斯特、柴科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格里格、舒曼的作品;还有一部拉赫玛尼诺夫的大提琴奏鸣曲。 舒拉·切尔卡斯基(Shura Cherkassky,1911年10月7日-1995年12月27日)俄裔美国钢琴家。切尔卡斯基出生于乌克兰敖德萨,俄国革命时全家移居美国,曾师从约瑟夫·霍夫曼,还差点成了拉赫玛尼诺夫的学生。据说他在练习钢琴时经常用“半速”去演奏,力求精准的控制键盘和弹出绝妙的音色,这也是他的演奏一直很慢的缘故。切尔卡斯基后来在英国逝世。他的经历和另一位同样出生于乌克兰的超级大师霍洛维兹惊人的类似。这不能不让我们发出一些感叹。东欧,只有东欧,才能诞生这样伟大的钢琴家,尤其是演奏同样来自东欧的钢琴作品时。 切尔卡斯基的录音终归不多,我们还不能很全面地去做一些比较。切尔卡斯基演奏的肖邦是十分有特色的,这已经被很多人表示认可。尤其是夜曲、玛祖卡和奏鸣曲,触键很透彻,层次非常明晰,有一种冰清玉洁的诗意在里面。他演奏的《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很好的体现了这点。这是一个极端浪漫的乐章,需要在钢琴的分句和推进上非常注意,其次就是对音色的处理,需要仔细推敲,才能把肖邦那种羞涩的恋情般的感觉完美地展现出来。夜曲他演的好慢,甚至比阿劳的还要慢些。同样,速度一慢,那些诗意的东西就很容易地展示出来了,这在所有的作品都有类似的机理。 切尔卡斯基以演奏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为主,被认为是拉赫玛尼诺夫、戈多夫斯基、列文涅、霍夫曼、霍洛维兹所代表的浪漫钢琴演奏传统的最后一人。他的演奏既有高超的技巧和多变的音色层次,又有丰富的想象力。切尔卡斯基1923年12岁时即开始录制唱片,直到1995年逝世以前,其中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等人的作品,甚得好评。
萨宾梅耶管乐合奏团《和谐音乐(3)》
这张专辑是萨宾梅耶管乐合奏团1990年录制的,演奏莫扎特歌剧《后宫诱逃》的改编室内乐版。 三幕德语歌剧《后宫诱逃》K384,作于1781-1782年。这个录音选择了其中16首乐曲的改编版。
鲁道夫·弗库斯尼《独奏家与他的音乐伙伴》
这套合辑收录了捷克裔美籍钢琴家鲁道夫·弗库斯尼1949-1962年的演奏录音,包括雅纳切克、马蒂努、德沃夏克、勃拉姆斯、弗朗克、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肖邦、舒曼、德彪西、穆索尔斯基的钢琴作品或室内乐作品。弗库斯尼是演奏捷克斯洛伐克作品的专家,他录制的雅纳切克、马蒂努、德沃夏克钢琴作品,深受乐迷们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