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e as you are 涅槃乐队

00:00
19:28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瑞秋紫夜

瑞秋紫夜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上辈子是猫
关注
猫猫紫夜的音乐空间
56
一点有趣的音乐故事,只想你能开心点。
青羊家长e起听
--
传播家庭教育理念,指导家长运用科学方然解决家庭教育问题,为家长提供丰富的家庭教育资源和专业指导服务。
文字朗读
17
只是想把喜欢的文字朗读出来。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菲舍尔-迪斯考《舒伯特艺术歌曲集》
菲舍尔-迪斯考《舒伯特艺术歌曲集》
这套合辑是男中音歌唱家菲舍尔-迪斯考与钢琴家杰拉德·摩尔合作,演唱舒伯特的艺术歌曲,1951-1958年的录音。菲舍尔-迪斯考一生共五次录制舒伯特的《天鹅之歌》,这版录音是最早完成的一份,也最特别,因为这是唯一的一版单声道录音,也是他第一次和钢琴家杰拉德·摩尔的合作。同时,这版录音是从他1951到1958年,七年间多次进录音室灌录的作品中集结起来,而不是一次录成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形出现,是因为1950年代多半学者不认为《天鹅之歌》是一阙联篇歌曲集,所以并没有歌唱家进行全册的演唱和录音。而以杰拉德·摩尔当时二十六岁之龄,演唱这套歌集叙述年轻男子失恋心情的写照,他在热情中透露出一种对他演唱技艺的尊重与圆熟掌握,让整版演唱录音越发值得珍藏。 菲舍尔-迪斯考最璀璨的成就——艺术歌曲,尤其是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每一个爱乐者历历可数的珍藏。菲舍尔-迪斯考的钢琴伴奏者换过几任,比如杰拉德·摩尔(Gerald Moore)、约尔克·德穆斯(Jorg Demus)等等,演唱的高水准却始终如一,更可贵的是,不同版本的舒伯特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时而高贵典雅、时而质朴流畅;有些刻意唱得纯熟圆滑,另外一些则显得宽广沉厚。这一切来源于他对自己的高要求。即便已经那么熟悉的同一首歌曲,他还是说:“在舒伯特的每一首曲子中我都能学到新的东西,所以,我从来不会以一模一样的方式唱第二遍。”菲舍尔-迪斯考所演唱的《美丽的磨坊女》与他录了十多次的《冬之旅》成为他招牌性的曲目,其甘醇柔美的嗓音、不着痕迹的技法运用、对乐句的严谨控制、对吐字发音的悉心打磨,以及所倾注的充沛感情成为了舒伯特作品演绎中的一代经典。有趣的是,他有一次向记者承认自己是一个“在骨子里很害羞的人”,并不合群,但一到舞台上就会拥有别样的自信。
13
461
查理·帕克《大鸟:1941-1953》
查理·帕克《大鸟:1941-1953》
这张专辑是中音萨克斯演奏家查理·帕克1941年-1953年的录音精选,收录了24首作品。 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绰号“Bird(大鸟)”,1920年8月29日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堪萨斯。他是爵士史上最伟大的中音萨克斯手,更是爵士史上最才气纵横的萨克斯手,帕克是一位极具个性的音乐家,14岁时中途辍学,一心钻研音乐。1937年帕克加盟杰·麦克夏的乐队。1940年,与这支乐队合作录制了首张唱片,其中乐曲《好女士》和《杜鹃玫瑰》里有他精彩的萨克斯管独奏;同年,帕克与迪兹·吉莱斯皮在一次即兴演奏会上相遇,他们一拍即合并成了爵士乐历史上最成功的一对搭档。 1945年,帕克与吉莱斯皮合作录制的《高水平的演奏》、《迪兹的情绪》、《肖,不用多说了》、《咸花生》和《暖房》等专辑,震惊了爵士乐坛。1947年,帕克率先组织了包括迈尔斯·戴维斯、杜克、乔丹、汤米·鲍特和马克斯·罗奇在内的五重奏,他们合作的非常成功并将波普爵士乐带入了佳境。 1947-1951年,帕克的音乐事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1949年,帕克转投诺曼·格兰兹的神韵唱片公司,并开始与弦乐队合作录音,以了结自己多年来的夙愿。此后,帕克在作曲上的成就也非常显著,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如《人类学》、《鸟类学》、《苹果饼》、《柯柯》以及布鲁斯作品《是时候了》、《帕克的心情》等。Charlie Parker也是对整个爵士乐发展造成决定性影响的乐手。在他担任领班期间,旗下更包括了年轻的Miles Davis等众多后来的大师乐手,在咆勃爵士乐史上他与钢琴手Bud Powell、小号手Dizzy Gillespie三人被公认为咆勃爵士的领导先驱。Charlie Parker的吹奏技巧无与伦比,无论在小编制当中的引领乐句转折,或是在堪萨斯市Big Band俱乐部里光芒四射的独奏桥段,不管Parker再怎么吸毒、饮酒狂欢、放纵声色,只要他含起萨克斯风吹口,吹奏出的每一段旋律都是空前绝后般地惊才绝豔。与小号手Dizzy Gillespie并肩齐步飙奏时,节奏速度彷佛达到非人的“魔鬼”境界。将精力与天赋同时放在毒品的火焰中两头燃烧的Parker死时才三十五岁,医生检验他的身体时却觉得像是六十五岁的苍老躯体。他的影响无远弗届,Miles Davis晚年曾说:“如果没有Parker,今天的爵士乐听起来将完全不同”,诚如其言。
50
24
卡拉扬《舒曼交响曲全集》
卡拉扬《舒曼交响曲全集》
这张专辑是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舒曼的四部交响曲。卡拉扬的指挥充满着精致而细腻的手法,他的指挥动作洒脱、大方、气势磅礴,并以准确、客观的诠释著称。 《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天”》作品38,作于1840-1841年间。此曲被称为“春之交响曲”,据说这是得自贝托嘉的《春之诗》的感触,而最初各乐章也分别冠有“初春”、“黄昏”、“欢乐的游伴”、“暮春”等标题。 《C大调第二交响曲》作品61,从1845年岁末开始起稿,但由于他的忧郁症和欠佳的身体状况,使得这部作品于1846年10月方完成。此曲表现了苦恼与斗争的人生及命运。舒曼提笔写作此曲时,正被深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缠身而极度痛苦,他的这种悲痛情绪,在这部规模最庞大的作品中充分显露出来。虽然有些评论家赞誉此曲是舒曼的最高杰作,而且器乐法也强有力地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特征,但从音乐内容与主题的运用上看,则有“优劣参半”之嫌,因此在音乐会上较少听到此曲的演奏。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莱茵”》作品97,完成于1850年,是舒曼旅居莱茵河畔的杜塞尔多夫时所作,所以得名《莱茵》。这部作品是舒曼智慧的结晶,也是他思想的总结。这是一部描述性很强的作品,歌颂生活、歌颂莱茵河畔的美景:屹立于河岸的宏伟的科隆大教堂,神话般的罗列莱城堡…… 《d小调第四交响曲》作品120,完成于1841年,在妻子克拉拉·舒曼22生日的时候他将这部作品当做生日礼物献给了她,这部作品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克拉拉的影响,而且在首演时这部作品得到的回应并不好,于是舒曼把这部作品收了回去,再在差不多10年后的1850年至1852年两年间重现修改了配器,并对作品结构进行了修改,比如对于一些分句的延长与缩短,这主要体现在首末乐章之中,他将首末乐章中音符的长度一分为二,从而将每一小节的长度延长为原来的两倍,这样使得演出时乐曲的节奏加快了不少。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比修订前音响更好,更有效果”。
65
17
亚当·拉罗姆《勃拉姆斯·钢琴小品辑》
亚当·拉罗姆《勃拉姆斯·钢琴小品辑》
这张专辑是法国钢琴家亚当·拉罗姆演奏勃拉姆斯的几部《钢琴小品》,包括《为原创主题而作的变奏曲》作品21之1、《钢琴小品集》作品76、《狂想曲》作品79、《间奏曲》作品117。 勃拉姆斯晚年的创作删繁就简,以钢琴小品的方式,继续为克拉拉·舒曼谱曲,抒发隐秘的爱慕。这种私密的爱慕早在他盛年大作品的慢板乐章中其实也能略窥一二,而在《间奏曲》作品117中更得到充分的展现。 勃拉姆斯的传记里提到,一直致力于推广勃拉姆斯作品的克拉拉曾致信道歉,因为身体状况已经无法继续胜任勃拉姆斯的大作品,或许这也是勃拉姆斯晚年专注小品的原因之一? 勃拉姆斯将三首行板风格的《间奏曲》放在一起,打破了通常组曲在速度上的对比习惯,选择一步步向内延伸,将私密的心理感受充分展现。虽然作曲家本人谱上写的是《间奏曲》,自己对出版社却声称这是“三首悲伤的摇篮曲”,但实际上除了第一首还带有些许摇篮曲的特征,二三首和传统摇篮曲的风格还是相差很远的,特别是第三首甚至采用了四二拍。明显勃拉姆斯已经不在意传统对体裁的定义,也不再是在音乐层面上追求自我实现的野心和抱负,或者继承前人的“历史使命”,而只剩下对恋人纯粹的爱,还有为之半生未见的无可奈何。
103
14
莱因斯多夫《莫扎特交响曲全集》
莱因斯多夫《莫扎特交响曲全集》
这套合辑是莱因斯多夫指挥皇家爱乐乐团,演奏莫扎特的41部交响曲。在这套莱因斯多夫演绎的作品中,音乐的神韵与声音的魅力是紧密相连的,而对节奏完美的无条件关注永远不会以牺牲自由的听觉为代价。在这方面,莱因斯多夫划时代的莫扎特交响曲录音仍然是新鲜的和永恒的,即使对今天的听众也是如此。 莱因斯多夫在指挥莫扎特时最关心的是清晰,换句话说,他费尽心思通过声音这一媒介把乐谱的内容传达给听众的理解。在表面上“毫无疑问”的早期交响乐中的主要路线,特别是在交响乐的开场乐章中。第29交响曲K201(186a),从不主张独断的摇摆,而是在琴弦的纹理中占据首位,从而确保半透明的声音画面,反过来允许听众获得启发的见解,进入作曲家的形式结构、和声发展。与此同时,莱因斯多夫揭示了一个良好发展的乐句音乐特征的感觉。以《第一交响曲》的快板为例。第27交响曲K199(161b),正如第一个主题是清晰而明确的,第二个主题是温柔、活泼甚至轻快的。每个短乐句都有自己的内在生命。 重复的乐段总是被省略,也许反映了当时的惯例,或许也因为LP唱片的时间限制,莱因斯多夫通常会缩减莫扎特的交响曲的时长,从《F大调第一部交响曲》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第18交响曲》K130,在早期的作品中,长笛具有色彩的功能,用它们自己的旋律线来填充背景而不是干扰音乐的行进。这种色彩缤纷的声音写在Andantino grazioso中有一种独特的美,在拨奏低音和柔和的小提琴背景下展开。与此同时,当莱因斯多夫想要制造出一种富丽堂皇的、近乎歌剧般的声音时,他也毫不犹豫,就像在《巴黎》第一号交响曲中那样。《第31交响曲》K297(300),演奏使用了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巴松管、小号和定音鼓,莫扎特自豪地指出,这是他第一次使用单簧管的交响曲。在莱因斯多夫的诠释中,作曲家的自豪感几乎是显而易见的,这种诠释的特点是对作品音调的纯粹喜悦。
21
147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