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听越动听:20191224 10:00-11:00

00:00
01:00:05
听完整版
大家都在听
梅纽因《诞辰100周年纪念》
梅纽因《诞辰100周年纪念》
对于所有古典乐迷而言,这套一共30CD的套装将会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梅纽因精彩的录音回顾,当中,录音范围从30年代到90年代,是一份跨越60年的唱片,而且还是在大师诞辰100周年推出的大型套装,另外还收录有梅纽因晚年的指挥录音,其中大部分已绝版。收录曲目囊括巴赫,帕格尼尼,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巴托克等作曲家最喜欢的曲目杰出录音。加上优秀的合作者——维也纳爱乐乐团和柏林爱乐乐团,富特文格勒,巴比罗利,多拉蒂等,这些都是具有历史性的名品录音。从任何方面来看,这套唱片都极具意义。 在这些横跨了60年的经典录音中,梅纽因在经历过富特文格勒、乔治·埃奈斯库等一流大师给他的音乐洗礼,他早已成长为一位思考独立而又技巧成熟的小提琴家。他对这些知名的旋律,始终保持着无瑕的琴技、和无懈可击的弓法,处理充满高贵的气质,总是给听者新的启示,不会显得浮滥煽情。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专辑中,囊括了梅纽因与富特文格勒的多部经典录音,例如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巴托克小提琴协奏曲等,他们有着完美的合作关系,并发挥了彼此最好的一面。他们的诠释是极具权威性与独一无二的,他们以一种优雅的方式、适度的节奏演绎,而在缓慢的动作中,他们实现了感人的温柔。 此外,曲目还有一首埃尔加小提琴协奏曲,在埃尔加本人指挥下,虽然演奏这首协奏曲时,梅纽因才16岁,但在此,他依旧呈现出完美的演出,处理自然流畅。此份录音更被1976年《企鹅古典指南》评鉴为:“这是有史以来此曲最著名的录音之一。”作为一名音乐家,作为一个有理想的人,作为一位模范世界公民,梅纽因在他的时代留下了非凡的印记。《留声机》杂志曾称:“梅纽因是传奇小提琴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听了梅纽因的演奏,现在我相信了,天堂里一定有上帝”埃尔加称赞梅纽因:'是我见到的最了不起的音乐人才'
19
210
马尔库津斯基《肖邦钢琴作品》
马尔库津斯基《肖邦钢琴作品》
维托德·马尔库津斯基这位钢琴家的名字,在今天的乐界,有多少人听过呢?马尔库津斯基的名气非但被时间冲刷而去,其LP录音也只有少数以CD再版过,而且大都已绝版。听完这两张CD,你不得不承认,这位钢琴家实在是一位被历史遗忘的大师。    马尔库津斯基1914年生于波兰,在华沙音乐学院师从约瑟夫·图尔契恩斯基,后来分别跟玛格丽特·隆、艾西多·菲利浦和帕德雷夫斯基几位大师学习过。CD文案将马尔库津斯基与布索尼相提并论,认为两人同属德国与意大利两大钢琴传统的传人。马尔库津斯基是处于浪漫与现代钢琴学派之间的,风格不像帕德雷夫斯基那样放任,但也绝非波利尼之流的现代钢琴家。撇开流派问题不论,马尔库津斯基有自己性格鲜明的特色:从他强硬厚实的触键、粒颗凝聚感极强的琴音可以听出,比起帕德雷夫斯基倚赖踏板营造音色,他更重视指力的控制。马尔库津斯基仔细经营音与音之间的轻重联繫,同时保持着像上一代钢琴家举重若轻的从容风范,弹性速度广泛而高品味,而且键盘功夫干净利落。    两张CD都是肖邦的作品:14首圆舞曲、15首玛祖卡、还有第三奏鸣曲、第二协奏曲。马尔库津斯基演奏的舞曲都有令人不由得随着摆动的舞蹈感,柔软灵活的自由节奏是这位波兰人掌握肖邦语言的明证。玛祖卡触键敏感但强音仍血肉丰沛,圆舞曲尤其有种罕闻的力度,彷佛是舞者腰板挺直一般,胜过不知多少矫揉做作的演译。第二协奏曲这个录音已经把我迷住了:马尔库津斯基徐缓的抒情方式不但有天然的贵族气息,而且将乐曲情感上的暗涌表现得格外有力。这些曲子均足以跻身最耐听的肖邦演绎之列。
11
36
奥曼迪《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两首交响诗
奥曼迪《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两首交响诗
这张专辑是奥曼迪指挥费城管弦乐团,演奏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两首《交响诗》。 《降E大调第五号交响曲》作品82,作于1915年。此曲洋溢着乐观、积极、明朗的情绪。西贝柳斯创作的成熟时期,此曲是受到充分重视并且经过精雕细琢的作品。 交响诗《传奇》作品9,作于1892年,西贝柳斯自述“这是我最有深度的作品之一,甚至可以说,此曲包含我全部的青春,因为这表现我的心理状态。”原曲名《En Saga》,Saga是瑞典语,指以散文写的历史故事。瓦格纳根据以佛坦为主神的北欧神话“艾达(Edda)”,与以日耳曼的英雄齐格飞为中心的“尼伯龙根之歌”等各种Saga为素材,创作需要以4夜的时间上演的乐剧《尼伯龙根之指环》,西贝柳斯则在此曲中没有交代清楚是以什么故事为素材,只说是“一则传说”(En Saga)。不过也有人说,Saga是指北欧神话中的一位女神。芬兰的神话,应该是“卡列瓦拉” (Kalevala),西贝柳斯以“卡列瓦拉”为题材写了多首交响诗。但此曲没有与之有关连,西贝柳斯也没有具体指明是根据什么故事。不过把此曲当作描写“卡列瓦拉”气氛的音乐来听,应该也没有什么不妥。 交响诗《塔皮奥拉》作品112,作于1925年。此曲内容取材于民族史诗《卡列瓦拉》中摘下的四行诗句:“那里有北国幽暗绵延的森林,在原始梦幻中蕴藏着太古的神秘;那里住着伟大的森林之神,森林的精灵就在幽暗中蠢蠢欲动。”塔皮奥拉为森林之神。弦乐奏雄浑的森林主题,大提琴与低音管奏朴素动机,表示森林与大地之悠久,木管奏由森林主题变形的塔皮奥拉主题,中提琴与单簧管奏副主题,象征塔皮奥拉的部下,即森林中精灵们。塔皮奥拉主题变形产生各种阴影,最后弦乐以象征悠久的和弦结束。
16
5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